枣槟榔
《*辞典》:枣槟榔
拼音注音
Zǎo Bīnɡ Lɑnɡ
别名
枣儿槟榔(《随息居饮食谱》),槟榔干(《中药志》),枣儿槟、壳槟榔(《药材学》)。
出处
《饮片新参》
来源
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未成熟果实。冬季采下未成熟之槟榔果实,放木甑内,隔水蒸透(约4小时),用半干湿柴烧烟熏干;或用水煮3~4小时,再烘干,称榔软干。2~3月如上法采摘加工的称榔硬干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槟榔"条。
生境分布
主产广东,广西亦产。
形状
①榔软干
呈长椭圆形,长5~6厘米,宽2厘米,外表深棕色至近黑色,有密纵皱纹,微带光润,果实之一端残存果柄及宿萼;将其剖开,内有不成熟的种子1枚,呈红褐色,瘦长,有皱纹,嗅之有香气。
②榔硬干
外形与榔软干相似,惟圆径稍大,宽3~4厘米;种子亦稍圆大而硬,香气微弱。以上两种均以圆个、皱纹细、长身、褐色者为佳。
性味
《饮片新参》:"甘微苦涩。"
功能主治
①《饮片新参》:"消食,醒酒,宽胸腹,止呕恶。"
②《药材学》:"消痰止咳。治胸膈闷滞,呕吐。作通经药、收敛药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.5~3钱;或研末作散剂。
注意
中虚气弱者忌服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倒地铃
- 瓶耳小草
- 葛菌
- 青桐翠木
- 枇杷花
- 叉歧繁缕
- 桉叶
- 浙江铃子香
- 柚
- 马钱子粉
- 肺心草
- 海豘鱼
- 铜绿
- 廉姜
- 阿氏蒿
- 鱼眼草
- 长柄臭黄荆
- 长果山橙
- 红龙
- 鹅管石
- 黑山蔗
- 野京豆
- 鸭脚蓼
- 全蝎
- 无名子
- 鼬鼠肉
- 黑花韭
- 赪桐叶
- 苦刺
- 肾经草
- 金银忍冬
- 猫皮毛
- 鲥鱼
- 羊胆
- 秋海棠花
- 野山楂
- 斯里兰卡肉桂
- 白降丹
- 烧伤藤
- 回回豆
- 老虎耳根
- 金榭榴
- 鸢脑髓
- 麻叶绣球
- 亮菌
- 金刚一棵蒿
- 山莴苣
- 半截叶
- 半拉子
- 腰骨藤
- 竹鼠油
- 匙叶龙胆
- 猪肠
- 华东阴地蕨
- 芒根
- 揉白叶
- 金线包
- 苦参
- 芦荟
- 百眼藤
- 昆明鸡血藤
- 含羞草
- 树头菜根
- 海菜
- 紫金莲
- 虾筏草
- 大飞扬草
- 霸王鞭
- 紫云英
- 角翅卫矛根
- 掌裂秋海棠
- 红花小独蒜
- 龙虱
- 铁筷子
- 一枝黄花
- 龟胆汁
- 白鹅膏
- 爬山猴
- 破布木
- 血叶兰
- 全缘凤尾蕨
- 大独叶草
- 武靴藤
- 鸡嗉子
- 阔叶假参
- 北沙参
- 橘红
- 狗脑
- 樟梨
- 鸡骨柴叶
- 柠鸡儿
- 鳢鱼
- 冬瓜
- 香槐
- 老虎耳
- 破骨风
- 青丝线
- 菠萝根叶
- 过江龙子
- 秤砣梨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