獐髓
《*辞典》:獐髓
拼音注音
Zhānɡ Suǐ
出处
《别录》
来源
为鹿科动物獐的骨髓或脊髓。
原形态
动物形态详"獐肉"条。
功能主治
①《别录》:"益气力,悦泽人面。"
②《纲目》:"治虚风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獐髓
拼音注音
Zhānɡ Suǐ
英文名
River deer bone marrow or spinal corl
出处
出自《名医别录》;1.《本草图经》:唐方有獐骨酒及獐髓煎,并补下,其脑亦入面膏。
2.《纲目》:獐髓脑,《千金方》治暗风薯蓣煎,治虚损天门冬煎,并用之。
2.《纲目》:獐髓脑,《千金方》治暗风薯蓣煎,治虚损天门冬煎,并用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鹿科动物獐的骨髓或脊髓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ydropotes inermis Swinhoe
采收和储藏:宰杀后取骨髓或脊髓,鲜用或冷藏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ydropotes inermis Swinhoe
采收和储藏:宰杀后取骨髓或脊髓,鲜用或冷藏。
原形态
獐,小型鹿类,外表比麋大,重约15kg,体长约1m,四肢粗壮发达,尾甚短,几被臀部的毛所遮盖。雌雄均无角,雄性獠牙显露,侧扁,向下延伸,突出口外。耳中等大,基部有两条软骨质的脊突,顶端较尖。眼前方有狭袋形的眶下腺。鼠蹊部有一对鼠蹊腺,没有跗腺和脚腺。体毛多棕黄色,浓密粗长。体侧及腰部冬毛长达40mm,呈波形弯曲。幼兽身上有纵行排列的白色斑点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活于山地草坡灌丛中,不上高山,喜欢在河岸、湖边等湖湿地或沼泽地的芦苇丛中生活。以植物为食。
资源分布: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各省的丘陵河谷地带。
资源分布: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各省的丘陵河谷地带。
性味
味甘;咸;性温
归经
脾经
功能主治
补虚益精;祛风泽肽。主虚劳赢弱;面无光泽;皮肤枯燥
用法用量
内服:适量,入膏、丸剂。
各家论述
1.《别录》:益气力,悦泽人面。
2.《纲目》:治虚风。
2.《纲目》:治虚风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石楠
- 金花茶花
- 麻腐
- 乌桕木根皮
- 大叶云实
- 金兰
- 铁罗伞
- 红粘谷
- 地蔷薇
- 丝线吊芙蓉
- 灯笼婆婆纳
- 绿玉树
- 厓花子
- 西红柿
- 旋花根
- 虎膏
- 瞿麦
- 家麻树
- 蛇退
- 毛果小甘菊
- 楮茎
- 泡花子
- 紫藤
- 白子菜
- 地浆
- 胡荽
- 出山虎
- 柠檬根
- 鹿耳翎根
- 白矾
- 华东瓶蕨
- 野桂皮
- 过岗龙
- 水塔花叶
- 野前胡
- 桂花枝
- 远志木蓝
- 丁香
- 雷公七
- 短柄五加
- 鸡筋参
- 叉枝藻
- 升麻
- 西藏酸模
- 瓣蕊唐松草
- 杏子
- 水贯众
- 黄花母根
- 紫金血藤
- 金鸡尾巴草根
- 飞来鹤
- 蝉花
- 乌骨藤
- 粗糠柴
- 地仙桃
- 莿(木冬)
- 阔叶赤车使者
- 鸡脚刺
- 血叶兰
- 龙虾
- 千斤拔
- 秤钩风
- 对叶豆
- 条参
- 金毛七
- 大荃麻
- 竹(鼠留)子牙
- 赤茯苓
- 新香草
- 寄居蟹
- 刺盖草
- 化气兰
- 海州常山
- 大黄
- 榈木
- 檰芽
- 牛含水
- 菩提树皮
- 辛夷
- 蘽根
- 滇车前
- 鸡冠草
- 石链子
- 河套大黄
- 高粱根
- 紫贝
- 南藤
- 山棯根
- 由跋
- 大臭黄荆
- 滇丁香
- 梵天花根
- 羽萼
- 青箭杆草
- 葫芦
- 一包花
- 龟胆汁
- 白马鬃铃花
- 牛眼珠
- 构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