獐髓
《*辞典》:獐髓
拼音注音
Zhānɡ Suǐ
出处
《别录》
来源
为鹿科动物獐的骨髓或脊髓。
原形态
动物形态详"獐肉"条。
功能主治
①《别录》:"益气力,悦泽人面。"
②《纲目》:"治虚风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獐髓
拼音注音
Zhānɡ Suǐ
英文名
River deer bone marrow or spinal corl
出处
出自《名医别录》;1.《本草图经》:唐方有獐骨酒及獐髓煎,并补下,其脑亦入面膏。2.《纲目》:獐髓脑,《千金方》治暗风薯蓣煎,治虚损天门冬煎,并用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鹿科动物獐的骨髓或脊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ydropotes inermis Swinhoe采收和储藏:宰杀后取骨髓或脊髓,鲜用或冷藏。
原形态
獐,小型鹿类,外表比麋大,重约15kg,体长约1m,四肢粗壮发达,尾甚短,几被臀部的毛所遮盖。雌雄均无角,雄性獠牙显露,侧扁,向下延伸,突出口外。耳中等大,基部有两条软骨质的脊突,顶端较尖。眼前方有狭袋形的眶下腺。鼠蹊部有一对鼠蹊腺,没有跗腺和脚腺。体毛多棕黄色,浓密粗长。体侧及腰部冬毛长达40mm,呈波形弯曲。幼兽身上有纵行排列的白色斑点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活于山地草坡灌丛中,不上高山,喜欢在河岸、湖边等湖湿地或沼泽地的芦苇丛中生活。以植物为食。资源分布: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各省的丘陵河谷地带。
性味
味甘;咸;性温
归经
脾经
功能主治
补虚益精;祛风泽肽。主虚劳赢弱;面无光泽;皮肤枯燥
用法用量
内服:适量,入膏、丸剂。
各家论述
1.《别录》:益气力,悦泽人面。2.《纲目》:治虚风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沼泽念珠藻
- 浙樟
- 獐肉
- 珠果黄紫堇
- 棕榈
- 樟
- 紫苏梗
- 痄腮树
- 中南星
- 总序绿绒蒿
- 枣槟榔
- 棕榈子
- 紫苏
- 猪毛蕨
- 砖子苗
- 斩龙剑
- 樟树根
- 樟梨
- 沼地马先蒿
- 紫藤
- 总状土木香
- 斩妖剑
- 竹菌
- 竹鱼
- 柘木白皮
- 女贞叶
- 紫桔梗
- 紫珠
- 紫芝
- 中间骨牌蕨
- 张公鱼
- 安息香
- 梓木
- 艾纳香根
- 竹鸡
- 樟脑
- 大叶黄杨根
- 紫金牛
- 掌叶榕
- 樟梨子
- 浙江铃子香
- 紫菜
- 猪耳掌
- 紫金沙
- 瘴气藤
- 掌羽凤尾蕨
- 毛菊苣
- 水蛭
- 蘘草
- 罗汉果根
- 高脚落山箕根
- 覆盆子
- 长圆叶梾木枝叶
- 对节叶
- 裂果卫矛
- 南方红豆杉
- 白金古榄
- 水边指甲花
- 诃子核
- 毛贯众
- 蚕豆荚壳
- 白皮
- 安徽杜鹃
- 水苎麻
- 柳叶菜
- 胡黄连
- 皮哨子
- 虎头兰
- 狗牙根
- 打虫果
- 雪人参
- 一枝蒿
- 竹兰草
- 海通
- 土茶
- 野罂粟壳
- 河豚子
- 飞天蠄蟧
- 天荞麦根
- 刺天茄叶
- 鸭儿芹果
- 白头翁
- 杜梨
- 独脚金
- 水冬瓜
- 刺桐花
- 罗锅底
- 五桠果
- 齿叶泥花草
- 天香炉
- 赤茯苓
- 光梗丝石竹
- 麻蕡
- 铁藤根
- 山兵豆
- 黄莲花
- 白果
- 大石韦
- 青竹标根
- 仔榄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