獐髓
《*辞典》:獐髓
拼音注音
Zhānɡ Suǐ
出处
《别录》
来源
为鹿科动物獐的骨髓或脊髓。
原形态
动物形态详"獐肉"条。
功能主治
①《别录》:"益气力,悦泽人面。"
②《纲目》:"治虚风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獐髓
拼音注音
Zhānɡ Suǐ
英文名
River deer bone marrow or spinal corl
出处
出自《名医别录》;1.《本草图经》:唐方有獐骨酒及獐髓煎,并补下,其脑亦入面膏。
2.《纲目》:獐髓脑,《千金方》治暗风薯蓣煎,治虚损天门冬煎,并用之。
2.《纲目》:獐髓脑,《千金方》治暗风薯蓣煎,治虚损天门冬煎,并用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鹿科动物獐的骨髓或脊髓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ydropotes inermis Swinhoe
采收和储藏:宰杀后取骨髓或脊髓,鲜用或冷藏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ydropotes inermis Swinhoe
采收和储藏:宰杀后取骨髓或脊髓,鲜用或冷藏。
原形态
獐,小型鹿类,外表比麋大,重约15kg,体长约1m,四肢粗壮发达,尾甚短,几被臀部的毛所遮盖。雌雄均无角,雄性獠牙显露,侧扁,向下延伸,突出口外。耳中等大,基部有两条软骨质的脊突,顶端较尖。眼前方有狭袋形的眶下腺。鼠蹊部有一对鼠蹊腺,没有跗腺和脚腺。体毛多棕黄色,浓密粗长。体侧及腰部冬毛长达40mm,呈波形弯曲。幼兽身上有纵行排列的白色斑点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活于山地草坡灌丛中,不上高山,喜欢在河岸、湖边等湖湿地或沼泽地的芦苇丛中生活。以植物为食。
资源分布: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各省的丘陵河谷地带。
资源分布: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各省的丘陵河谷地带。
性味
味甘;咸;性温
归经
脾经
功能主治
补虚益精;祛风泽肽。主虚劳赢弱;面无光泽;皮肤枯燥
用法用量
内服:适量,入膏、丸剂。
各家论述
1.《别录》:益气力,悦泽人面。
2.《纲目》:治虚风。
2.《纲目》:治虚风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白英
- 蒲葵根
- 茨菇草
- 乌蔹莓
- (鱼彭)鱼鳃
- 透明草
- 铁牛钻石
- 蚍子草
- 石膏
- 广西九里香根
- 大蓟
- 大草蔻
- 莱菔子
- 蛇鲻
- 蛇胆
- 蜂胶
- 大叶黄杨叶
- 毛白杨
- 红大戟
- 桦木皮
- 周裂秋海棠
- 山矾根
- 牛耳枫枝叶
- 异叶米口袋
- 老牛揣
- 胆木
- 地黄叶
- 渐尖毛蕨
- 白鬼笔
- 疏叶当归
- 绿萼梅
- 小三棵针
- 粘毛黄花菍
- 小一支箭
- 光素馨
- 狭萼半边莲
- 长前胡
- 福建排草
- 短叶锦鸡儿
- 自事口草
- 大地柏枝
- 霸王根
- 龙眼树皮
- 蜘蛛抱蛋
- 大叶青木香
- 双参
- 鳣鱼肝
- 小报春
- 粘人草
- 鹧鸪
- 山铁树叶
- 石楠
- 柠檬桉树脂
- 侧耳
- 咸虾花
- 束花石斛
- 小蜡树
- 鲨鱼皮
- 白婆婆纳
- 测试
- 鳣鱼
- 峨眉石凤丹
- 水韩信草
- 山海棠
- 白桂
- 紫地榆
- 紫藤子
- 柏树根
- 八仙花
- 单刀根
- 风车儿
- 滇绣球
- 地绵绵
- 顶果膜蕨
- 凤尾蕉叶
- 珍珠风子
- 大金发藓
- 多苞糙苏
- 枪花药
- 峨眉紫金牛
- 灵砂
- 含羞草
- 黄毛榕
- 柠条籽
- 台湾榕
- 三叉虎根
- 黑龙串筋
- 猴高铁
- 黑皮根
- 苦蘵根
- 黑山蔗
- 庵闾子
- 厚皮树
- 猴楠
- 山梅花
- 丝瓜子
- 铁罗伞
- 黑海参
- 向日葵子
- 假蒟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