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生草
《中华本草》:天生草
拼音注音
Tiān Shēnɡ Cǎo
别名
蛇咬药、漏芦、山韭菜、土漏芦、白千针万线草、大兰花参
英文名
Root of Small Diuranthera
出处
出自《云南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百合科植物小鹭鸶草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iuranthera minor (C. H. Wright) Hemsl.[Paradisea minor C. H. Wright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35-85cm。根茎短,生多条根。花葶直立,少数具分枝。叶较窄,约10枚,条形,长15-35cm,宽7-11mm,下部叶显着下弯,边缘具极细的锯齿。总状花序具稀疏少花,苞片比花短;花白色,直径2.5-3.5cm,双生,具梗,梗长6-7.5mm,具关节;花被片6,内外两轮各3,具5条脉,内轮较宽;雄蕊6,短于花被片,花丝丝线形,花药长约8.5mm,近弓形,背着生成丁字形,基部箭形,似具2平行的尾,尾长1-1.5mm。蒴果具3裂片。种子近圆形,种皮黑色,具斑点。花、果期8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700m的草坡、松林下或路旁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种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淡;性平
功能主治
健脾消积;舒筋活络;解毒消肿。主小儿疳积;脾虚带下,湿痹酸痛;乳痈肿痛,毒蛇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云南中草药》:清热解毒,健脾利湿。治风湿,小儿疳积,乳腺炎,毒蛇咬伤。2.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:补虚活络。治头晕,妇女带下及肢体麻,脑漏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天生草
拼音注音
Tiān Shēnɡ Cǎo
别名
山韭菜、漏芦、蛇咬药(《云南中草药》),白千针万线草、大兰花参(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)。
出处
《云南中草药》
来源
为百合科植物小鹭鸶兰的根。夏,秋采收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约30厘米。根簇生,细圆柱形。叶丛生基部,带形,长18~22厘米,宽1~1.5厘米,先端渐尖,全缘,叶脉平行,中脉于下面凸出。总状花序顶生;苞片短于花,狭窄、极尖;花白色,2~3朵聚生,逐一开放,具短柄,柄在中部有节,基部有卵状披针形苞片1对;花被裂片6,线形;雄蕊6,花药长形,弯曲,黄色,基部有2尾;子房无柄,3室,每室有胚珠12颗。蒴果有3翅,每室有种子2颗。种子圆形,黑色有斑点,基部有2耳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林中阴湿处。分布云南等地。
性味
①《云南中草药》:"淡,平。"
②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:"甘,平。"
功能主治
①《云南中草药》:"清热解毒,健肿利湿。治风湿,小儿疳积,乳腺炎,毒蛇咬伤。"
②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:"补虚活络。治头晕,妇女带下及肢体麻,脑漏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外用:捣敷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慈竹气笋
- 藜实
- 臭节草
- 大火草根
- 天牛
- 天雄
- 白降丹
- 樟树果
- 灵寿茨
- 大风子油
- 木芙蓉叶
- 塌菜
- 臭油果
- 白鱼尾果
- 尿泡草
- 催吐白薇
- 母菊
- 茵陈蒿
- 锦鸡
- 假香附
- 干檀香
- 黄明胶
- 黄瓦韦
- 毛勾儿茶
- 木姜花
- 土鳖虫
- 蜻蜒兰
- 南木香
- 单根木叶
- 头花杜鹃
- 昙花茎
- 茅香根
- 天王七果实
- 猪耳掌
- 紫金龙
- 木大力王
- 接骨树皮
- 芋
- 了哥王子
- 五爪龙
- 马棘
- 西瓜子仁
- 天王七
- 苋
- 胡麻花
- 啄木鸟
- 罗汉果叶
- 胭木
- 蝗虫
- 轮叶八宝
- 黄藨叶
- 白线蛇
- 鸡爪草
- 野苦荬菜
- 蟹爪
- 密毛桃叶珊瑚根
- 银鱼
- 土沉香
- 杂蘑
- 伽喃香
- 黄草乌
- 大铁扫把
- 定木香
- 吴萸叶五加
- 糖橘红
- 吹风散
- 台湾千金藤
- 野核桃仁
- 冰
- 天目琼花
- 酒
- 羽萼
- 谷木
- 孔雀尾
- 荚囊蕨
- 虎尾轮根
- 大乌泡根
- 黄茶根
- 黄石脂
- 弯管花
- 水黄杨木
- 曼陀罗子
- 猪獠参
- 松叶防风花
- 野漆树根
- 碎米荠
- 理肺散
- 排钱树
- 烧伤藤
- 蒺藜
- 天泡子
- 坡参
- 九管血
- 矩叶大青
- 甜杏仁
- 芨芨草花
- 斩妖剑
- 木瓜
- 黄泡果
- 土黄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