败毒草
《中华本草》:败毒草
拼音注音
Bài Dú Cǎo
别名
耳形金毛裸蕨、石龙草、阴兜药、白带药、白马风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裸子蕨科植物耳叶金毛裸蕨的根茎或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ymnopteris bipinnata Christ var.auriculata(Franch.)Ching[Gymnogramme vestita Hook.var.auriculata Franch.]采收和储藏:全年或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植株高8-22cm。根茎横生,连同叶柄基部密被锈红色、线状披针形鳞片和白色柔毛。叶近簇生;叶柄铁丝状,坚硬,长5-10cm,栗色,从基部向上密生浅棕色长柔毛;叶片厚纸质,披针形,长5-15cm,宽1.5-4cm,先端羽片最大,长达3cm,一回羽状;羽片3-11对,互生,卵形或长卵形,基部心脏形,不对称,有时具小耳状突起,先端钝,基部具短柄,全缘,表面深绿色,疏被柔毛,背面密被锈色柔毛。孢子囊群线形,沿侧脉两侧着生,隐藏于柔毛之中;无囊群盖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900-2000m的山坡干旱的岩石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西北、西南及山东、河南、湖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根茎密生锈黄色狭披针形长鳞片。叶柄栗褐色,向上直至羽柄均有柔毛。叶片厚纸质,长5-15cm,宽1.5-4cm,单数一回羽状,羽片基部深心形,有时有1-2片小耳片,两面均有棕色长毛,侧脉多回分叉,小脉分离,或在近叶边偶联结成狭长网眼。孢子囊群沿侧脉着生,被柔毛覆盖。气微,味苦。
性味
苦;寒
功能主治
解毒;燥湿止痒。主风毒疮痒;湿疹;带下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根茎9-15g。外用:全草适量,煎水洗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败毒草
别名
耳叶金毛裸蕨
来源
蕨类裸子蕨科耳叶金毛裸蕨Gymnopteris bippinnata var. auriculata (Fr.) Ching,以根、全草入药。
生境分布
辽宁、河北、山西、山东、陕西、河南、四川、云南。
性味
苦,寒。
功能主治
解毒止痒。主治风毒疮痒。
用法用量
根3~5钱,水煎服,并用全草适量煎水洗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钉耙七
- 水朝阳花
- 石梓
- 荷莲豆草
- 骆驼黄
- 铁草鞋
- 兔头骨
- 带刺马鞭
- 黄花蒿
- 对虾壳
- 钭叶榕
- 山麻黄
- 柴桂
- 蛇疙瘩
- 东风橘根
- 露蜂房
- 倒爪草
- 桃枝
- 山海螺
- 梅花冰片
- 滴水珠
- 百部
- 箬蒂
- 漆叶
- 鸡眼草
- 针叶火绒草
- 水金凤茎叶
- 圆叶母草
- 芡实
- 水田碎米荠
- 九龙藤
- 黄荆子
- 地笋
- 两指剑
- 接骨草
- 玫瑰露
- 菊苣
- 豆瓣香
- 荠菜花
- 红帽顶
- 空柄假牛肝
- 岗柃
- 白矾
- 千里光
- 金钮扣
- 猫爪子
- 六道木
- 绵萆薢
- 散血莲
- 四大天王
- 荠苨
- 狼油
- 榕树叶
- 空心木
- 黄龙藤
- 榕树皮
- 冰草白穗
- 砗磲
- 横经席
- 西红柿
- 水蛭
- 千斤拔
- 干漆
- 朱砂根叶
- 鸡根
- 香苏草
- 肾经草
- 风花菜
- 金钟花
- 羊蹄甲
- 竹叶艾
- 苦草
- 寒莓
- 兰花石参
- 水蓼
- 黄背草果
- 地不容
- 卵叶贝母
- 小败火草
- 海芋
- 芦荟花
- 使君子叶
- 蝌蚪
- 石蜈蚣
- 午香草
- 高粱泡
- 对叉疔药
- 蜣螂
- 鸊鷉
- 樟木
- 铁落
- 百眼藤
- 姜三七
- 猪殃殃
- 浮萍
- 吊灯花
- 红丝线
- 普陀南星
- 黄花小二仙草
- 端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