茄蒂
《中华本草》:茄蒂
拼音注音
Qié Dì
英文名
calyx of Garden Eggplant, Calyx of Eggplant
出处
出自《履巉岩本草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茄科植物茄的宿萼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olanum melongena L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一年生草本至亚灌木,高60-100cm。茎直立、粗壮,上部分枝,绿色或紫色,无南海或有疏刺,全体被星状柔毛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2-4.5cm;叶片卵状椭圆形,长8-18cm,宽5-11cm,先端钝尖,基部不相等,叶缘常波状浅裂,表面暗绿色,两面具星状柔毛。能孕花单生,不孕花蝎尾状与能孕花并出;花萼钟形,顶端5裂,裂片披针形,具星状柔毛;花冠紫蓝色,直径约3cm,裂片三角形,长约1cm;雄蕊5,花丝短,着生于花冠喉部,花药黄色,分离,先端孔裂;雌蕊1,子房2室,花柱圆球形,柱头小。浆果长椭圆形、于形或长柱形,溶紫色、淡绿色或黄白色,光滑,基部有宿存萼。花期6-8月,花后结实。
功能主治
凉血;解毒。主肠风下血;痈肿;对口疮;牙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9g,或研末。外用:适量,研末掺或生擦。
各家论述
1.《本草衍义补遗》:治口疮。2.《本草纲目》:烧灰,治口齿疮NI。生切,擦癜风。3.《岭南采药录》:治发背及痈毒初起,用十四至廿一个,水、酒煎服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茄蒂
拼音注音
Qié Dì
出处
《履巉岩本草》
来源
为茄科植物茄的宿萼。
功能主治
治肠风下血,痈疽肿毒,口疮,牙痛。
①《本草衍义补遗》:"治口疮。"
②《纲目》:"烧灰,治口齿疮匿。生切,擦癜风。"
③《岭南采药录》:"治发背及痈毒初起,用十四至廿一个,水、酒煎服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3钱;或烧存性研末。外用:烧存性研末掺或生擦。
复方
①治肠风下血不止:茄蒂,烧存性为末,每服三钱,米饮下。(《履巉岩本萆》)
②治风蛀牙痛:茄蒂烧灰掺之,或加细辛末等分,日用之。(《仁存堂经验方》)
③治对口疮:鲜茄蒂、鲜何首乌等分煮饮。(《本草经疏》)
④治癜风:用茄蒂蘸硫、附末掺之。(《纲目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小麦麸
- 秋葵
- 茄稞虫
- 橡实壳
- 狭萼半边莲
- 笑靥花
- 向日葵子
- 小铜锤
- 气桐子
- 清沙草
- 茄子根
- 溪黄草
- 狭头橐吾
- 细叶马料梢
- 细花丁香蓼
- 细轴荛花
- 小芸木
- 仙茅参
- 萱草根
- 小马齿苋
- 夏至草
- 楸木果
- 小一把抓
- 琼枝
- 瞿麦
- 小白棉
- 细穗爵床
- 向日葵壳
- 小雪人参
- 牵牛子
- 新疆藜芦
- 荞麦七
- 小画眉草
- 籼米
- 荨麻
- 小败火草
- 萱藻
- 蘘草
- 心胆草
- 琴唇万带兰
- 新木姜子
- 旋覆花根
- 野枇杷
- 熏衣草
- 小牛力
- 小百部
- 细叶鼠曲草
- 小鬼钗
- 秋唐松草
- 羌活
- 杏枝
- 下山虎
- 旋柄茄
- 三果木皮
- 山竹子
- 仙环小皮伞
- 小豆柴
- 苦苣苔
- 狭果茶藨
- 细叶草乌
- 青香藤
- 肖菝葜
- 小牛肋巴
- 小萹蓄
- 小金樱
- 小青杨
- 清明菜
- 秋子梨
- 旋蒴苣苔
- 杏仁
- 茜草茎
- 线叶蚤缀根
- 绣线菊根
- 球果藤
- 长柄赤车
- 苋根
- 球花紫云英
- 新木橿子
- 苘麻根
- 杏李
- 绣球防风根
- 小赤麻根
- 喜树果
- 小一支箭
- 槭叶止血草
- 心叶百合
- 细叶乌蔹莓
- 萱草嫩苗
- 蘘荷子
- 新疆紫草
- 窃衣
- 箐跌打
- 熊尾草
- 绣球花
- 绣线菊子
- 菥蓂子
- 小酒瓶花
- 狼麻
- 细叶桉叶
- 小米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