桤木枝梢
《中华本草》:桤木枝梢
拼音注音
Qī Mù Zhī Shāo
别名
桤木梢
出处
出自《四川中药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桦木科植物桤木的嫩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lnus cremastogyne Burk.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集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落叶大乔木,高30-40m。树皮光滑,灰色;枝条灰色或灰褐色,无毛,幼枝有短柔毛;芽具柄,有2枚芽鳞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1-2cm,几无毛;叶片倒卵形、倒卵状长圆形或椭圆形,长4-14cm,宽2.5-8cm,先端急尖,基部阔楔形,边缘具疏锯齿,上面疏生腺点,幼时疏生长柔毛,下面密生腺点,几无毛,脉腋间有时具簇生的髯毛;侧脉8-10对。花单性,雌雄同株;雄花为葇荑花序,单生,下垂,长3-4cm,每一苞片有花3朵;雌花序球形,每苞片2朵花,无花萼,小苞片附着于苞片上。果穗单生,下垂,长圆形,长1-3.5cm,直径5-20mm,果序柄细长,柔软,长2-8m,无毛,果苞木质,先端具5枚浅裂片。小坚果卵形,扁平,长约3mm,具膜质翅。花期4-5月,果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区的沟边或林中,常成群落生长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江苏有栽培。
性味
苦;涩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凉血;解毒。主腹泻;痢疾;吐血;衄血;黄水疮;毒蛇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鲜品适量,捣敷。
复方
①治鼻衄不止:桤木枝梢、栀子花。煎汤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②治水泻及痢疾:桤木枝梢、六合草。煎汤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③治毒蛇咬伤:牛屎树嫩叶适量,捣敷伤处。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各家论述
1.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治吐血、衄血。2.《四川中药志》:治黄水疮。夏日以本品当茶服。可防水泻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桤木枝梢
拼音注音
Qī Mù Zhī Shāo
出处
《四川中药志》
来源
为桦木科植物桤木的嫩枝叶。
性味
成都《常用草药治疗手册》:"性凉,味苦涩。"
功能主治
清热降火,止血止泻。治吐血,衄血,水泻,痢疾,黄水疮。
①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"清热降火,止水泻。治吐血、衄血。"
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"治黄水疮。夏日以本品当茶服。可防水泻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
复方
①治鼻衄不止:桤木枝梢、栀子花。煎汤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②治水泻及痢疾:桤木枝梢、六合草。煎汤服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③治毒蛇咬伤:牛屎树嫩叶适量,捣敷伤处。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屈头鸡
- 七星剑
- 全蝎
- 茜草藤
- 千金藤
- 拳参
- 千灵丹
- 墙草
- 曲毛露珠草
- 漆树木心
- 漆子
- 秦皮
- 蚯疽草
- 槭叶草
- 秋枫
- 荞麦秸
- 秦岭冷杉
- 全缘凤尾蕨
- 枪刀菜根
- 秦岭耧斗菜
- 琴叶榕
- 七星草
- 芡实茎
- 茄叶一枝蒿
- 千打锤
- 屈头鸡根
- 七里明
- 石首鱼鲞
- 祁州一枝蒿
- 全缘榕
- 乔木刺桐
- 千叶独活
- 荠苎
- 梵天花根
- 柃木
- 秃叶红豆树
- 尖苞柊叶根
- 白背小报春
- 两指剑
- 尖连蕊茶根
- 白花龙胆
- 长叶珊瑚果
- 柠条籽
- 紫金标
- 獾油
- 木姜子
- 橘核
- 长松
- 铁骨银参
- 苦蘵
- 贯叶连翘
- 蜀羊泉
- 竹叶心
- 蔗鸡
- 朱砂七
- 金樱叶
- 杏仁
- 鸡眼草
- 大头茶果
- 排钱草根
- 长梗千里光
- 牛奶浆草
- 牛蒡根
- 榕树皮
- 红靛
- 倒提壶
- 通经草
- 茱苓草
- 阳桃
- 红根草
- 大皮消
- 青鱼
- 山大黄(华北大黄)
- 朱唇
- 乳花
- 乌桕木根皮
- 藜芦
- (鱼彭)鱼鳃
- 白鹤灵芝
- 细齿叶柃
- 车前草
- 寒莓叶
- 树五加
- 昂天莲
- 脓见愁
- 藤本夜关门
- 野樱花
- 黑心姜
- 小倒钩藤
- 人参须
- 总序绿绒蒿
- 降香
- 碎骨红
- 苦楝花
- 乌奴龙胆
- 火把花
- 骆驼蹄瓣
- 寒莓根
- 石决明
- 灰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