鸜雉
《*辞典》:鸜雉
拼音注音
Qú Zhì
别名
翟(《尚书》),山雉(《尔雅》),翟鸡、山鸡(《禽经》),长尾野鸡(《中国动物图谱·鸟类》)。
出处
《食疗本草》
来源
为雉科动物长尾雉的肉。
原形态
长尾雉,又名:白冠长尾雉。
体长约150厘米。雄者羽色华丽;头和颈白色;自额贯眼以至后项,围以一道黑圈:虹膜红褐色,眼下有一白斑。嘴短而坚,基部带绿。上体棕黄,各羽具黑色的狭缘;翼上覆羽白色,有黑色和栗色羽缘;次级飞羽黑褐色,有白斑,羽端棕黄色;初级飞羽暗褐色,缀以白或棕色的斑点;尾羽20枚,中央2对特长,呈银白色,具多数黑色和栗色相并的横斑,羽缘转为桂红色。喉与胸间横亘黑带;胸与胁的羽白色,杂以黑斑,并有浓粟色的阔边;腹部中央及尾下覆羽均黑色。脚短而健,脚、趾及爪均角褐色。雌者羽色远不如雄者艳丽,尾亦短,仅为雄者的1/3。
生境分布
栖于多林的高山中。善奔驰与飞翔。常成群。分布我国北部及中部山区。
性味
《纲目》:"甘,平,有小毒。"
功能主治
①孟诜:"主五脏气喘不得息,作羹臛食。"
②《纲目》:"炙食,补中益气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空桶参
- 鸭嘴癀
- 通天草
- 水胡满根
- 边缘鳞盖蕨
- 蝙蝠草
- 鞭叶耳蕨
- 青海鸢尾子
- 糖茶藨
- 蝙蝠
- 蕗蕨
- 丝瓜花
- 蝙蝠藤
- 铜罗汉
- 青胡桃果
- 破布草
- 海蚯蚓
- 高原点地梅
- 短茎独活
- 鹈鹕油
- 伽蓝菜
- 罗锅底
- 过山龙
- 甘遂
- 龟版
- 绿花独活
- 土茶
- 皂荚根皮
- 皱叶变豆菜
- 挖耳草根
- 地梭罗
- 芙蓉叶
- 半边藕
- 芒消
- 长春花
- 岩葱
- 玫瑰茄
- 假稻
- 竹砂仁
- 螺厣草
- 紫萝兰
- 大叶马尾连
- 罗盖叶
- 七里明
- 铁灯台
- 虫实
- 姜黄草
- 狗牙根
- 铜钱麻黄
- 山蒜
- 海石鳖
- 东北鼢鼠
- 野百合
- 红石耳
- 阿尔泰瑞香
- 沙枣
- 黄花稔
- 红粘谷子
- 可爱复叶耳蕨
- 兴安毛连菜花
- 垂珠花
- 松木皮
- 芡实
- 广枝仁
- 贯众叶溪边蕨
- 黑蒿
- 二色补血草
- 沼生水马齿
- 鹧鸪脚
- 枇杷花
- 茎花来江藤
- 不凋木
- 金腰燕
- 长尾复叶耳蕨
- 白鹤灵芝
- 野鹅脚板
- 珍珠莲根
- 狗头骨
- 盐匏藤
- 鼬瓣花根
- 野罂粟壳
- 九倒生
- 革叶茴芹
- 两面针
- 头发七
- 直立百部
- 金鸡豇豆
- 石腊竹
- 白鹇
- 贯众
- 竹头草
- 革叶蓼
- 中国繁缕
- 毛黄堇
- 长叶实蕨
- 毛花洋地黄
- 九节菖蒲
- 乌榄根
- 地胆草
- 郁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