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雀花根
《中华本草》:阳雀花根
拼音注音
Yánɡ Què Huā Gēn
英文名
Root of Franchet Peashrub
出处
出自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云南锦鸡儿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ragana franchetiana Kom.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挖根部,洗净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云南锦鸡儿 直立灌木,高1-1.5m。枝条粗壮,伸长,树皮灰褐色。托叶三角形或卵状披针形,膜质,先端有或无针尖;偶数羽状复叶,长2-6cm,小叶常5-7对,小叶片倒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,长6-10mm,宽3-4mm,上面无毛,下面沿主脉被疏毛;托叶卵状三角形,被毛;长枝上的叶轴宿存,并硬化成粗壮的刺,无毛,花单生,花梗长短不一,在中部具关节;苞片卵形,渐尖头,小苞片2,线形,贴生于萼上;萼圆筒形,长1-1.5cm,基部明显囊状突起,被疏柔毛,后变为无毛,萼齿长约为萼筒的1/2,密生短柔毛;花冠蝶形,黄色,旗瓣近圆形,长18-20mm,先端圆,具短尖,翼瓣具耳2片,下耳条形,与爪等长,上耳呈牙齿状,龙骨瓣与爪近相等;子房密被柔毛。荚果圆柱状,长3-4cm,宽3-4mm,外面和里面均密被绒毛。花期6月,果期7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900-3800m的冷杉林下或灌木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云南及西藏。
性味
甘微苦;平
归经
肾;膀胱;肝经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,止痛,利尿。主风湿痹痛,跌打损伤,浮肿,痛经,乳少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阳雀花根
拼音注音
Yánɡ Què Huā Gēn
出处
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为百科植物云南锦鸡儿的根。8~10月采挖。洗净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阳雀花"条。
性味
性平,味甘微苦。
功能主治
祛风活血,止痛,利尿,补气益肾。治风湿性关节炎,跌打损伤,乳汁分泌不足,浮肿,痛经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6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单花金丝桃
- 黄皮根
- 芦竹沥
- 玉蜀黍苞片
- 茅栗叶
- 单根木叶
- 竹(鼠留)子油
- 华萝藦
- 紫晶蘑
- 再生稻
- 干贝
- 倒挂牛
- 干岩矸
- 华南毛蕨
- 华鹅耳枥
- 紫背草根
- 橘饼
- 茅膏菜
- 粘人花
- 黑豆衣
- 狮子七
- 银扁担
- 羊屎条叶
- 冬葵果
- 咳喘木
- 干檀香叶
- 梗花雀梅藤
- 土圞儿
- 牦牛角
- 球花紫云英
- 秧青
- 冬珊瑚
- 驳骨丹
- 壶卢子
- 玉米黑霉
- 枳根皮
- 接骨木根
- 云南野砂仁
- 竹叶菜
- 化香树叶
- 东北堇菜
- 纤齿卫矛
- 冬葵根
- 金钮扣
- 竹叶椒根
- 竹叶榕
- 柞树皮
- 银兰
- 菾菜根
- 苏黄耆
- 无患子叶
- 旋复花
- 杜鹃花果实
- 山茶子
- 水红木花
- 尖尾风根
- 黄山五叶参
- 山鸢尾
- 观音竹
- 台蘑
- 刺梨根
- 白残花
- 石彭子
- 凌霄
- 苦丁茶
- 漏斗菜
- 苦玄参
- 马鞍叶
- 膜蕨囊瓣芹
- 瓦楞子
- 麦瓶草
- 烟草
- 苦地丁
- 玉铃花
- 拐棍竹
- 黄杨
- 冬瓜瓤
- 桧叶
- 萝芙木
- 单花山竹子
- 赤小豆芽
- 焰爵床
- 芜菁
- 单根木
- 鼠标蛇
- 斑唇马先蒿
- 干檀香根
- 黄鼠肉
- 东北卫矛
- 斩妖剑
- 猫人参
- 草乌叶
- 藤黄连
- 猫儿屎果
- 新木姜子
- 蒟蒻薯叶
- 枪乌贼
- 排骨灵
- 云南蕊木
- 总序绿绒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