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里白
《中华本草》:中华里白
拼音注音
Zhōnɡ Huá Lǐ Bái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里白科植物中华里白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iplopterygium chinensis(Ros.)Devol[Gleichenia chinensis Ros.;Hicriopteris chinensis(Ros.)Ching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挖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大型陆生蕨类植物,植株高约3m。根茎深棕色,横走,密被棕色鳞片,叶大型,坚纸质,二回羽状;叶柄深棕色,密被红棕色鳞片,后变光滑;羽片长圆形,长约1m,宽约20cm;小羽片多数,互生,披针形,长14-18cm,宽2.4cm,羽状深裂;裂片50-60对,互生,长1-1.4cm,宽约2mm,披针形或狭披针形,全缘,干后略反卷,基部汇合;侧脉叉状,近水平斜展;叶轴褐棕色,初被红棕色鳞片,边缘有长睫毛。孢子囊群圆形,由3-4个孢子囊组成,生于羽片背面中脉和叶缘之间,着生于基部上侧小脉上,在主脉两侧各排成1行,被夹毛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400-1700m的溪边或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形状
1.性状鉴别 根状茎略弯,直径5-7mm;表面深褐色,外皮较皱,叶柄基部及须根上被棕色鳞毛。质坚硬且脆,易折断,断面不整齐,深褐色,散有棕色纤维束和淡黄色分体中柱。气微,味淡后微辛。[br]2.显微鉴别 根状茎横切面:表皮细胞较小。基本组织薄壁细胞类圆形或多边形;中央有2条排列成弧状的厚壁组织带,围绕每条厚壁组织带散生4-7个分体中柱。内皮层细胞凯氏点不太明显,细胞内含红棕色物。[br]粉末特征 ①基本组织细胞淡黄色,壁薄或稍厚,类圆形或多边形。②纤维红棕色,直径39-52μm,壁厚8-10μm,孔沟明显。③草酸钙簇晶直径21-159μm。④梯纹管胞直径78-91μm。⑤非腺毛直径21-32μm,壁厚约3μm。⑥淀粉粒单粒多,形状不规则,直径为5-16μm,脐点、层纹不明显。
性味
微苦;微涩;凉
功能主治
止血;接骨。主鼻衄;骨折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研末塞鼻;或调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白土茯苓
- 大青
- 甜茶藤
- 掌裂蟹甲草
- 柘木白皮
- 桐皮
- 沼地马先蒿
- 小九头狮子草
- 紫八宝
- 中南星
- 调经草
- 田高粱
- 蚕砂
- 浙樟
- 滇白芷果
- 总序绿绒蒿
- 枣槟榔
- 紫苏梗
- 紫贝
- 桃奴
- 天葵
- 蒲桃
- 青羊胆
- 家独行菜
- 树三角枫
- 东方乌毛蕨叶
- 慈竹气笋
- 暗紫贝母
- 沼泽念珠藻
- 榆树
- 獐肉
- 獐髓
- 鲃鱼
- 红鬼笔
- 瘴气藤
- 桃枝
- 扶桑根
- 青药
- 无花果
- 掌叶榕
- 雀瓮
- 麦瓶草
- 安息香
- 紫桔梗
- 桃金娘
- 甜远志
- 新疆羌活
- 地榆
- 短瓣花
- 刺天茄叶
- 盐肤子
- 骆驼蹄瓣
- 木蝴蝶
- 老鹤草
- 海参肠
- 榕树皮
- 卵叶贝母
- 大花卫矛
- 薜瓣
- 多穗石柯叶
- 绿玉树
- 公鱼
- 九头狮子草
- 芍药花
- 老虎耳根
- 桃树根、茎、树皮
- 环草
- 小麦麸
- 牌楼七
- 冬青叶
- 淡竹叶
- 石壁莲
- 篱栏网
- 石羊菜
- 竹节海棠
- 蓖麻子
- 篦子草
- 金钱草
- 软枣子
- 鸡蛋果
- 蚌兰花
- 霸王鞭
- 掐不齐
- 大千生
- 薄荷油
- 蛤仔壳
- 羊靥
- 青通草
- 青杠碗
- 芭蕉花
- 遍地金
- 麒麟菜
- 青兔耳风
- 土千年健
- 鳖胆
- 青头雀
- 太平莓
- 台湾土豆蔻
- 青荚叶茎髓
- 紫油木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