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眼藤
《中华本草》:百眼藤
拼音注音
Bǎi Yǎn Ténɡ
别名
爬山虎、五眼子、泥藤草、鸡眼藤、猪糠藤、爬山虎、咸鱼头、大甘草、小叶羊角藤
英文名
Littleleaf Indianmulberry, Littleleaf Indianmulberry Herb, Root or stem of Littleleaf Indianmulberry
出处
出自广州空军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细叶巴戟天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orinda parvifolia Bartl.ex DC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攀援灌木。小枝顶部被短粗毛。叶对生;叶柄长4-8mm;托叶膜质,长2-3mm;叶片倒卵状椭圆形,稀椭圆形,衡椭圆状长圆形,长2-6cm,宽1-2(-3)cm,先端急尖或钝而具小凸尖,基部楔形,上面无毛,下面脉腋内有短束毛和有时沿主脉上被短粗毛,纸质。花序由2-6个小头状花序组成伞形花序式顶生,小头状花序直径5-8mm,有花4-8朵,着生于长5-10mm的总花梗上;萼简半球形,长约1mm;花冠白色或绿白色,长约5mm,裂片4,几达基部,长圆状披针形,近中部以下密被卷绒毛,顶端内弯。聚合果扁球形,直径8-10mm,熟时红色。花期夏季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野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我国南部。
化学成分
全株含蒽醌类成分:百眼藤醌(morindaparvin)A[1]、B[2],茜草素-1-甲醚(alizarin-1-methyl ether)[1],光泽定-w-乙醚(luicdin-w-ethyl ether),光泽定-w-甲醚(lucidin-w-methyl ether),锈色洋地黄醌醇(digiferruginol),1-羟基-6-或7-羟甲基蒽醌(1-hy-droxy-6-or 7-hydroxymethyl anthraquinone)和2-羟甲基蒽醌(2-hy-droxymethyl anthraquinone)[2]。
药理作用
本品所含成分百契藤醌A对BDF;小鼠体内P388淋巴细胞白血病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[1]。在10mg/(dg·d)剂量下,百眼藤醌A抗小鼠P388淋巴细胞白血病的T/C(治疗动物生存/对照动物生存率)为129%[2]。体外细胞培养试验表明,百眼藤醌A和从百眼藤中新分离出的百眼藤醌B抑制P388淋巴细胞白敌国病组织细胞生长的ED50分别为1.85μg/ml和10.5μg/ml,抑制鼻咽癌(KB)细胞生长的ED50分别为10μg/ml和4.0μg/ml。
性味
甘;凉
归经
肺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散瘀止痛;和胃化湿。主感冒咳嗽;百日咳;消化不良;湿疹;跌打损伤,腰肌劳损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6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百眼藤
拼音注音
Bǎi Yǎn Ténɡ
别名
爬山虎、五眼子、下山虎、泥藤草、鸡眼藤
出处
广州空军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
来源
为茜草科植物小叶羊角藤的根、茎。夏、秋季采收。
原形态
藤状灌木。茎黑褐色,嫩枝被柔毛。叶对生,纸质,椭圆状矩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,长2~6厘米,宽0.8~3厘米,先端钝或短锐尖,除背脉腋内有束毛外两面均秃净;托叶膜质,草黄色。头状花序顶生,具短柄,由2~6个合成一伞形花序;花白色或绿白色;花萼合生;花冠管极短,裂片矩圆状披针形。果球形,熟时红色。花期夏季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野灌丛中。分布我国南部。
性味
甘,凉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散瘀止痛,祛风化湿。治消化不良,腹泻,大便秘结,感冒咳嗽,跌打扭伤,腰肌劳损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2两。
临床应用
[b]治疗支气管炎、百日咳:[/b]用百眼藤1~2两(百日咳用1两,加糖少许),水煎服,每天1次。试治支气管炎500余例,有一定的镇咳效果;试治百日咳6例,全部治愈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百眼藤
拼音注音
Bǎi Yǎn Ténɡ
别名
爬山虎、咸鱼头、五眼子、泥藤草、大甘草、小叶羊角藤
来源
为茜草科巴戟属植物百眼藤Morinda parvifolia Bartl.,以全株入药。四季可采,鲜用或晒干。
性味
甘,凉。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,化痰止咳,散瘀止痛。用于感冒咳嗽,支气管炎,百日咳,腹泻,跌打损伤,腰肌劳损,湿疹。
用法用量
0.5~1两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金腰
- 白蜡树皮
- 白药子
- 叩头虫
- 沙七
- 伏毛苎麻
- 水团花
- 球穗花千斤拔
- 五香草
- 八目鳗
- 蚯疽草
- 扁竹兰
- 桤木
- 七星草
- 冰草白穗
- 白降丹
- 白花九里明
- 白蒿
- 环草石斛
- 苔垢菜
- 红川乌
- 野拔子
- 全缘凤尾蕨
- 三枝标
- 大叶马尾连
- 毛蕨根
- 白茅花
- 八角枫根
- 九节风
- 郁金
- 片鸡尾草
- 七里香
- 土红苓
- 小接骨丹
- 向日葵茎髓
- 墙草根
- 桑枝
- 日中花
- 百尾笋
- 银边吊兰
- 无花果
- 楠材
- 葛谷
- 祁州一枝蒿
- 凤凰木
- 孜然
- 獐骨
- 鸨油
- 太白丽参
- 灵砂
- 白背叶
- 苘麻根
- 栗壳牛肝菌
- 荠苎
- 石风车子叶
- 华泽兰
- 黄蜀葵
- 亮叶冬青
- 巴山虎
- 杭州荠薴
- 大蒜
- 白花鹅掌柴
- 七角白蔹
- 粉叶地锦
- 对叶榕
- 大树三台
- 苦玄参
- 斑竹花
- 黑皮跌打
- 蓝叶棵
- 珂
- 隔山撬
- 苦参实
- 薄雪火绒草
- 葵花大蓟
- 鹈鹕脂油
- 篦子草
- 苦菜花子
- 款冬花
- 苦壶卢
- 蚌兰花
- 苦葛花
- 苦苣
- 石头菜
- 苦楝花
- 青棉花藤叶
- 苦荞头
- 绵萆薢
- 苦甘草
- 轻粉
- 木槿皮
- 苦杏仁
- 骑马参
- 青榨槭
- 荸荠
- 铅粉
- 青棉花藤根
- 青礞石
- 榼藤子
- 青竹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