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蕊老鹳草
《*辞典》:毛蕊老鹳草
拼音注音
Máo Ruǐ Lǎo Guàn Cǎo
出处
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
来源
为槐牛儿苗科植物毛蕊老鹳草的全草。8~9月采收,洗去泥沙,晒干备用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30~80厘米。根状茎粗短。茎直立,向上分枝,有倒生白毛。叶互生,肾状五角形,直径5~10厘米,掌状5中裂或略深,裂片菱状卵形,宽3~5厘米,边缘有羽状缺刻或粗牙齿,上面有长伏毛,下面脉上疏生长柔毛;基生叶有长柄,长2~3倍于叶片,密生长硬毛,茎生叶的柄短,预部的无柄;托叶离生,长三角形,膜质。聚伞花序顶生,花序柄2~3枚,出自1对叶状苞片腋间,顶端各有2~4花;花柄长约1.5厘米,有密腺毛,在果期直立;萼片5,卵状椭圆形,长约1厘米,有密腺毛;花瓣5,淡蓝紫色,长约1.5厘米;雄蕊10;子房5室,被毛,花柱有毛,先端5裂,花后伸长。蒴果长约3厘米,有微毛。花期7~8月。果期8~9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湿润林缘、灌丛中。分布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河南、陕西、甘肃、宁夏、湖北、四川等地。
性味
微辛,微温。
归经
入肝、脾经。
功能主治
疏风通络,强筋健骨。治风寒湿痹,关节疼痛,肌肤麻木,肠炎,痢疾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;研末或浸酒。
复方
①治筋骨疼痛,瘫痪:毛蕊老鹳草、当归、秦艽,白芍、麻黄。炖肉服。
②治肠炎,痢疾:毛蕊老鹳草叶、香青。煎水服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黑风散
- 石龙胆
- 水珠草
- 獭皮毛
- 雪兔
- 荷秋藤
- 红沙
- 人参条
- 日照飘拂草
- 香果树
- 橄榄根
- 黄精叶钩吻
- 蒒实
- 杂交景天
- 鸡血藤
- 金丝带
- 红缘层孔菌
- 桦菌芝
- 香椿子
- 桑寄生
- 野三七
- 秦艽
- 十大功劳根
- 黑汉条
- 香蕉弄蝶
- 土瓜
- 雪梨膏
- 蟛蜞菊
- 蒲公英
- 球序鹅掌柴
- 鸡爪枝皮
- 荷莲豆菜
- 蒲州豉
- 马鞍藤
- 荔枝草
- 千屈菜
- 楠材
- 珊瑚冬青
- 葛粉
- 檀根
- 羚羊角
- 鸡冠子
- 鲚鱼
- 毛水苏
- 蓝萼香茶菜
- 香港四照花果
- 天蓬草
- 梅叶
- 观音竹
- 鸡蛋参
- 蓝叶藤
- 泡桐根
- 松花粉
- 小团叶根
- 木槿花
- 香茹
- 小叶金老梅
- 柔毛水杨梅
- 牡蒿根
- 炮弹果
- 香石藤叶
- 荷叶蒂
- 螃蟹甲
- 毛黐头婆
- 蓝花参
- 芦荟花
- 白云瓜叶
- 山莓
- 黄槿
- 筋骨草
- 环纹苦乳菇
- 桉油
- 密蒙花
- 通脉丹
- 绿玉树
- 核子木
- 千叶独活根
- 刺参
- 金刚大
- 鹰骨
- 石吊兰
- 南瓜瓤
- 葫芦
- 香榧草
- 曼陀茄根
- 秋海棠果
- 飘拂草
- 牡荆
- 水芙蓉
- 人血七
- 猪肝
- 爬山豆根
- 蛤蚧
- 碎兰花根
- 降龙草
- 花苜蓿
- 小金发藓
- 地红子
- 百合花
- 土香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