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花参
《中华本草》:梅花参
拼音注音
Méi Huā Shēn
别名
凤梨参
英文名
sea cucumber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刺参科动物梅花参的全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helenota ananas (Jaeger).采收和储藏:春、秋两季捕获,洗净腔内泥沙,入适当的盐水中煮1-2h捞起冷去后曝干或烘至快干时,再入蓬叶液中略煮,至色黑时,取出晒干。
原形态
梅花参,体长圆筒状,一般长60-75cm,最大都长达1m,宽约11.5cm,宽9.2cm左右。背面肉刺很大,每3-11个肉刺基部相连,有似梅化瓣状,在瓣状肉刺中还生有小而单一的肉刺。腹面平坦,遍布小而密的管足。口稍偏于腹面,具20个触手。皮骨骨片简单,一种是微小密集的颗粒体,另一种是纤细和分枝2-3次的不规则X形体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活时体色鲜艳,背面为橙黄色可橙红色,并散布黄色和褐色斑点,触手为黄色,腹面带红色。常栖息于水深3-10m有海草的珊瑚沙底。泄殖腔内常有隐鱼共栖。资源分布:我国分布于海南及西沙、中沙、东沙、南沙群岛。本种个体大,品质佳,是南海所产最好的海参。
化学成分
含梅花参皂甙 A(theloth-u-rinA)、梅花参皂甙 B(thelothurin B),经醋酸水解得梅花参皂甙元为23ξ-acetoxy-Δ8-holostene-3B-01,梅花参皂甙元B为23ξ-acetoxy-Δ8, 25-holostadi-ene-3B-01,两者具有相同的糖组成,但与3-甲基葡萄糖所结合物尚未完成清楚。尚含羊毛甾烷型(lanostane-type)皂甙, thelenostatinl,针晶,m.p. 213-217℃(氯仿-甲醇-水)。
药理作用
从梅花参提取的thelenostatin l,具强的细胞毒性,是强的鱼毒。抑制P388癌细胞, 半数有效量1.5,亦抑制KB细胞,抑制蛋白质、核糖核酸合成(骨髓组织培养)。
性味
味咸;性温
归经
肾;肺经
功能主治
补肾;益精;养血。主身体虚弱,肺结核;神经衰弱;阳痿;水肿
用法用量
内服:煮食,适量;研末,每次5-10g。
各家论述
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:应用同绿刺参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美脉藁本
- 毛蓼
- 毛麝香
- 米饭花
- 绵阳岩白菜
- 林檎根
- 琉璃枝
- 满江红根
- 六蛾戏珠
- 凉粉藤
- 柳叶斑鸠菊
- 柳花
- 栗子
- 栗花灯心草
- 毛叶黄药
- 毛木耳
- 蓝靛
- 剑叶铁树
- 矮杨梅皮
- 沙参
- 毛薯
- 紫河车
- 姜黄
- 榔榆茎
- 巴豆霜
- 血人参
- 山黄杨子
- 马蹄草
- 车前子
- 盾叶薯蓣
- 柱果木榄果
- 川楝子
- 黄葵
- 水松叶
- 虾须草
- 独脚蟾蜍
- 红杉
- 滇肉棒
- 光素馨
- 蜈蚣草
- 岩豆
- 兰花
- 伏毛山豆根
- 黑大艽
- 一口红
- 竹卷心
- 赶黄草
- 小接骨丹
- 盒子草
- 紫油木皮
- 岩丸子
- 南木香
- 小金钱草
- 阿尔太多榔菊
- 牛耳枫根
- 温泉
- 海龙
- 钩苞大丁草
- 朱蕉
- 鸡蛋七
- 山风
- 蜂糖罐
- 赛繁缕
- 托腰散
- 牛白藤
- 白勒
- 刺楸
- 球衣藻
- 亮菌
- 竹叶子
- 新疆羌活
- 太白三七
- 黑腺珍珠菜
- 金叶柃
- 对节叶根
- 地钱
- 蛇果黄堇
- 三叶金锦香
- 花皮胶藤
- 粗灰钉
- 杏仁
- 风寒草
- 鸡爪芋
- 龟版
- 矩圆石韦
- 红椋子
- 麻根
- 多刺绿绒蒿
- 赤翅蜂
- 黄瓜皮
- 小朴松实
- 雀头血
- 硬水黄连
- 红花雪莲花
- 狭头橐吾
- 旱芹
- 双股箭
- 拿虎
- 大麻漆
- 侧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