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花参
《中华本草》:梅花参
拼音注音
Méi Huā Shēn
别名
凤梨参
英文名
sea cucumber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刺参科动物梅花参的全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helenota ananas (Jaeger).采收和储藏:春、秋两季捕获,洗净腔内泥沙,入适当的盐水中煮1-2h捞起冷去后曝干或烘至快干时,再入蓬叶液中略煮,至色黑时,取出晒干。
原形态
梅花参,体长圆筒状,一般长60-75cm,最大都长达1m,宽约11.5cm,宽9.2cm左右。背面肉刺很大,每3-11个肉刺基部相连,有似梅化瓣状,在瓣状肉刺中还生有小而单一的肉刺。腹面平坦,遍布小而密的管足。口稍偏于腹面,具20个触手。皮骨骨片简单,一种是微小密集的颗粒体,另一种是纤细和分枝2-3次的不规则X形体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活时体色鲜艳,背面为橙黄色可橙红色,并散布黄色和褐色斑点,触手为黄色,腹面带红色。常栖息于水深3-10m有海草的珊瑚沙底。泄殖腔内常有隐鱼共栖。资源分布:我国分布于海南及西沙、中沙、东沙、南沙群岛。本种个体大,品质佳,是南海所产最好的海参。
化学成分
含梅花参皂甙 A(theloth-u-rinA)、梅花参皂甙 B(thelothurin B),经醋酸水解得梅花参皂甙元为23ξ-acetoxy-Δ8-holostene-3B-01,梅花参皂甙元B为23ξ-acetoxy-Δ8, 25-holostadi-ene-3B-01,两者具有相同的糖组成,但与3-甲基葡萄糖所结合物尚未完成清楚。尚含羊毛甾烷型(lanostane-type)皂甙, thelenostatinl,针晶,m.p. 213-217℃(氯仿-甲醇-水)。
药理作用
从梅花参提取的thelenostatin l,具强的细胞毒性,是强的鱼毒。抑制P388癌细胞, 半数有效量1.5,亦抑制KB细胞,抑制蛋白质、核糖核酸合成(骨髓组织培养)。
性味
味咸;性温
归经
肾;肺经
功能主治
补肾;益精;养血。主身体虚弱,肺结核;神经衰弱;阳痿;水肿
用法用量
内服:煮食,适量;研末,每次5-10g。
各家论述
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:应用同绿刺参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莎草蕨
- 对节叶根
- 石蜐
- 秋木瓜
- 大叶黄杨根
- 小黄皮
- 木槿叶
- 臭藿香
- 小茴香
- 冬瓜皮
- 石笔海胆
- 蛇根木
- 槭叶止血草
- 黄山鳞毛蕨
- 双籽棕
- 山五味子根
- 黄藁本
- 九头妖
- 雪下红
- 马比木
- 山茱萸
- 大膜盖蕨
- 鰕虎鱼
- 大叶拿身草
- 千叶独活
- 篦子草
- 补血薯
- 鷩雉
- 多花猕猴桃茎叶
- 小南木香
- 复叶披麻草根
- 食盐
- 篦子舒筋草
- 雪莲花
- 羊蹄实
- 篦子三尖杉
- 蚌兰叶
- 补血草
- 马边绣球
- 甜橙
- 复叶葡萄叶
- 茼蒿
- 降龙草
- 腹水草
- 菠萝皮
- 闭鞘姜
- 黍根
- 何首乌
- 猴骨
- 海鳝
- 三叶金锦香
- 三叶铜钱草
- 菜蓟
- 丝瓜
- 三七
- 丝绵
- 三翅铁角蕨
- 三头灯心草
- 石莽草
- 三裂叶犁头尖
- 丝茅七
- 三七叶
- 伞杨
- 丝瓜子
- 丝瓜皮
- 丝瓜叶
- 三棱
- 丝瓜蒂
- 三花枪刀药
- 三出叶委陵菜
- 三叶委陵菜根
- 使君子
- 丝瓜根
- 三色堇
- 三加皮
- 三七花
- 三叉苦
- 丝瓜络
- 三叶茶
- 丝绵木
- 三枝叶
- 丝瓜花
- 三叶豆
- 三股筋
- 丝带蕨
- 十姊妹
- 三七草
- 三分丹
- 三对节
- 三角咪
- 文蛤肉
- 三叶枫
- 三朵云
- 三丫苦叶
- 三月花
- 三加花
- 三匹箭
- 三白草
- 三叶莲
- 三叉凤尾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