蝼蛄虾
《中华本草》:蝼蛄虾
拼音注音
Lóu Gū Xiā
别名
蝼蛄虾
英文名
mole cricket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蝼蛄虾科动物大蝼蛄虾的全体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Upogebia major(de Haan).
采收和储藏:春、秋季捕捉。退潮时,用铁铲于海滩上挖掘,或用毛笔伸入其穴中钩捕。鲜用或晒干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Upogebia major(de Haan).
采收和储藏:春、秋季捕捉。退潮时,用铁铲于海滩上挖掘,或用毛笔伸入其穴中钩捕。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大蝼蛄虾,体长约100mm以下,小型只有20-30mm。头胸甲侧扁,额角呈宽而短的三角型,其背面隆起部分具有颗粒状空起,突起的周围密生短刚毛,颈沟在头胸甲中部,在头胸甲前侧缘有1刺。氖步足均生有密毛,第1步足呈亚螯状,雄性较大,其掌节背腹两缘均有小齿,腕节背缘有1列小刺,第2步足不呈螯状,第3、第4步足较瘦长,第5步足末端呈小螯状。腹部扁平,雄体没有第1腹肢,雌体的第1腹肢为单肢、细小,第6腹节及尾节均稍向腹面弯曲。体呈土黄色而带浅棕蓝色,腹面白色,卵黄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穴居于浅海及海湾低潮线附近的泥沙中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渤海、黄海沿岸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渤海、黄海沿岸。
化学成分
1. 肝含虾青素(astaxanthin)及蝼蛄素、d-胡萝卜素(d-carotene)、鸡油菌黄质、玉米黄质、隐黄素。[br]2. 卵含5-羟色胺(serotonin)、5-羟色胺脱羧酶(5-hydroxytryptophandecarboxylase)。
性味
味甘;微咸;性温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通乳。主产妇乳少
用法用量
内服:煮熟或炒熟,适量。
各家论述
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:有通经下乳功能。主治妇女产后乳汁不足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护心草
- 青箭杆草
- 玉屑
- 麻牛膝
- 止血丹
- 节节花
- 山狸子骨
- 栗叶
- 六月寒
- 荠宁
- 黄山鳞毛蕨
- 曲花紫堇
- 牡蒿
- 炙甘草
- 云朴
- 焮麻
- 牧马豆
- 梨果榕
- 亮叶冬青根
- 紫花络石
- 鱼尾葵
- 黄葛树
- 大苞寄生
- 半蒴苣苔
- 铁骨银参
- 番石榴根
- 熊脂
- 多鳞鳞毛蕨
- 黄唇鱼肝
- 檰芽
- 安息香
- 一枝香
- 麻雀脑
- 白常山
- 莲子草
- 紫花鱼灯草
- 蛟龙木
- 牛心果
- 野黄皮
- 狗仔花
- 坡参
- 小二仙草
- 序梗女贞
- 西洋菜干
- 山柳
- 观音竹
- 堆莴苣
- 冷蕨
- 双肾藤
- 马蹄金
- 土田七
- 中华石楠果
- 虎耳还魂草
- 芭蕉子
- 华东膜蕨
- 桑叶露
- 鸡爪枝皮
- 雪三七
- 紫藤根
- 野厚朴
- 苦良姜
- 棵麻
- 石龙子
- 土细辛
- 凉粉草
- 薏苡根
- 油草
- 牛黄
- 摇钱树
- 过江龙
- 苍蝇草
- 桑椹
- 秘鲁香胶
- 羚羊肉
- 薜荔汁
- 鳙鱼头
- 艾纳香根
- 鹿茸
- 连香树
- 老鸦胆叶
- 桃奴
- 蓼螺
- 马唐
- 鲛鱼皮
- 野丁香
- 矮柳穿鱼
- 龟版胶
- 大叶樟
- 含羞草根
- 匍伏堇
- 菠萝皮
- 桑螵蛸
- 大叶刺篱木叶
- 水冬瓜根
- 丁公藤
- 黄练芽
- 白刺花
- 石芥菜
- 还阳草
- 追风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