露兜竻心
《中华本草》:露兜竻心
拼音注音
Lù Dōu Lè Xīn
英文名
leaf bud of Thatch screwpine
出处
出自《本草求原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露兜树科植物露兜树的嫩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andanus tectorius Soland.采收和储藏:春季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露兜树,常绿分枝灌木或小乔木,常具气生根。叶簇生于枝顶,革质,带状,长约1.5m,宽3-5cm,顶端渐狭成一长尾尖,边缘和背面中脉上有锐刺。雄花序由数个穗状花序组成,穗状花序无总花梗;佛焰苞长披针形,近白色,长12-26cm,宽1.5-4cm,先端尾尖;雄花芳香,雄蕊常为10余枚,多可达25枚,着生于长达9mm的花丝束上,呈总状排列;雌花序头门面,单生于枝顶,圆球形;佛焰苞多数,乳白色,长15-30cm,宽1.4-2.5cm,边缘具疏密相间的细锯齿;心皮5-12枚合为1束,中下部联合,上部分离,5-12室,每室有1粒胚珠。聚花果大,向下悬垂,由40-80个核果束组成,幼果绿色,成熟时橘红色。花期8月,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喜生于村旁、路边、山谷、溪边及滨海地区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甘;性寒
归经
心;肝经
功能主治
清热;凉血;解毒。主感冒发热;中暑;单麻疹;发斑;丹毒;心烦尿赤;牙龈出血;阴囊湿疹;疮疡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8g。外用:适量,捣敷或煎水洗。
复方
①治远年烂脚有虫:路兜力心,和黄豆捣烂敷之。虫出即愈。(《岭南采药录》)②治溃疮有腐骨:路兜力蓬捣烂敷患处,能拨出之。(《岭南采药录》)③清心退热,止烦躁:路兜力心一两,赤小豆一两,灯心草二扎,竹卷心十五条,水煎服。(《陆川本草》)
各家论述
1.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消风,散热毒疮,止血生肌,同白豆捶烂敷患处。2.《本草求原》:凉血,止血,生肌,散热毒。治麻疹、斑、丹、恶疮。3.《陆川本草》:治心肺热,心躁,小便黄赤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露兜竻心
拼音注音
Lù Dōu Lè Xīn
出处
《本草求原》
来源
为露兜树科植物露兜树的叶芽。
性味
①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"味甜,性寒。"
②《本草求原》:"甘平,微寒。"
功能主治
清热,凉血,解毒。治麻疹,发斑,丹毒,暑热症,牙龈出血,恶疮,烂脚。
①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"消风,散热毒疮,止血生肌,同白豆捶烂敷患处。"
②《本草求原》:"凉血,止血,生肌,散热毒。治麻疹、斑、丹、恶疮。"
③《陆川本草》:"治心肺热,心躁,小便黄赤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6钱。外用:捣敷或煎水洗。
复方
①治远年烂脚有虫:路兜竻心,和黄豆捣烂敷之。虫山即愈。(《岭南采药录》)
②治溃疮有腐骨:路兜竻薳捣烂敷患处,能拔出之。(《岭南采药录》)
③清心退热,止烦躁:路兜芳心一两,赤小豆一两,灯心草三扎,竹卷心十五条。水煎服。(《陆川本草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鬣羚骨
- 葎草
- 蓝花侧金盏
- 轮环藤
- 铃当子
- 骆驼蓬子
- 鹿草
- 鹿寿草
- 落霜红
- 驴肾
- 鳢鱼胆
- 鹿茸
- 辣木通
- 鳞片水麻
- 鹿齿
- 螺厣草
- 里白
- 鸬鹚肉
- 落地金钱
- 鲈鱼
- 芦竹笋
- 芦竹箨
- 鳞瓦韦
- 鹿胎
- 萝芒树皮
- 轮叶棘豆
- 辽瓦松
- 镰叶瘤足蕨
- 陆英果实
- 鹿角
- 黎豆
- 龙头草
- 路路通
- 芦竹
- 荔枝藤
- 莨菪根
- 蓝天草
- 鲤鱼齿
- 菱叶山蚂蝗
- 蓝锭果
- 轮叶马先蒿
- 雷公橘
- 老龙皮
- 鲤鱼鳞
- 鹿药
- 落葵
- 蓝花参
- 良旺茶
- 落叶梅
- 蕗蕨
- 鲤鱼脑
- 雷五加叶
- 鳞始蕨
- 鹿耳翎
- 鹿角菜
- 骆驼蓬
- 鸬鹚翅羽
- 鹿角草
- 轮叶铃子香
- 莲座革菌
- 鹿葱
- 蓝实
- 荔枝
- 鹿角芦荟
- 龙利叶
- 葎草果穗
- 鸬鹚骨
- 蜡瓣花
- 芦子藤
- 鳞叶藓
- 鹿角霜
- 芦山藤
- 茖葱
- 鹿脂
- 鹿角胶
- 裂叶双盖蕨
- 代代花枳壳
- 菩提树花
- 豆瓣七
- 绿茎槲寄生
- 牛舌草
- 白芷叶
- 母猪藤根
- 红丝线
- 竹节海棠
- 雷五加
- 番红花
- 青兔耳风
- 仙人掌
- 旱芹
- 梅花
- 刺玫果
- 半边山
- 沙枣树皮
- 石油菜
- 美味牛肝
- 瑞香根
- 狗乳汁
- 狐头
- 榕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