鳞片水麻
《中华本草》:鳞片水麻
拼音注音
Lín Piàn Shuǐ Má
出处
始载于《广西植物名录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荨麻科植物鳞片水麻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ebregeasia squamata king.ex Hook.f.[D.spiculifera Merr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灌木,高1-2m,茎、小枝和叶柄有肉质皮刺和贴生短柔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2-7cm;托叶宽披针形;叶片薄纸质,宽卵形至心形,长6-16cm,宽4-12cm,先端突尖或短尖,基部圆形至心形,边缘有牙齿,上面被糙伏毛,下面密被褐灰毡气;基出脉3条,侧脉3-4对。雌雄同株并同序;花序生当年生枝和老枝上,二至三回二歧分枝,每分枝的顶端有一球状团伞花序;雄花被片和雄蕊3,稀2,退化雌蕊倒卵形;雌花倒卵形,花被片合生成管状,包被着子房,但与子房明显分离,先端4齿。瘦果梨形,橙红色,干时变褐棕色。花期夏、秋季,果期秋季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中海拔至高海拔的溪谷两岸荫湿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广东、广西、贵州南部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甘;微苦;性凉
功能主治
止血;活血。主外伤出血;跌打伤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;或干品研粉掺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全株有止血的功能。用于跌打,刀伤出血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细叶乌蔹莓
- 须花参
- 自消容
- 大绿藤
- 山皂角
- 刺蓼
- 淫羊藿根
- 中华蹄盖蕨
- 旱田草
- 委陵菜
- 叶上果根
- 红花点地梅
- 黄蜀葵
- 土箭芪
- 白猪鼻孔
- 玄精石
- 山里红
- 萆薢
- 仙茅
- 大香附子
- 白薇
- 团花
- 野毛金莲
- 大叶地耳根
- 枪乌贼
- 旱荷叶
- 擘蓝
- 金钟花
- 白花蛇目睛
- 鸡胆
- 苦夭
- 赤瓟根
- 猴骨
- 鸡骨菜
- 熊油
- 海螺
- 茄根
- 石楠
- 獭四足
- 女贞叶
- 碗花草
- 蓝花茶
- 楝叶
- 梧桐叶
- 龙牙楤木叶
- 五爪金龙
- 五转七
- 文殊兰
- 龙虱
- 老鼠脚迹
- 藜实
- 莲花
- 梨树根
- 马鬃参
- 赶山鞭
- 龙船花
- 龙葵根
- 娃娃拳
- 五星蒿
- 莲房
- 五香藤
- 泽泻叶
- 九龙盘
- 老婆子针线
- 大花活血丹
- 冷蕨
- 香茅
- 小倒钩藤
- 雉子筵
- 见血飞
- 短柄南蛇藤果
- 滨海前胡
- 小酒瓶花
- 毛葡萄叶
- 钩栲
- 地皮消
- 针刺铁仔
- 毛轴碎米蕨
- 金背枇杷
- 岩冬菜
- 大头狗
- 杜鹃
- 禹白附
- 蜈蚣藻
- 蜜环菌
- 山油柑叶
- 腐婢根
- 五托莲
- 天雄
- 大叶子
- 三翅铁角蕨
- 结血蒿
- 紫云英子
- 刺齿凤尾蕨
- 刺柄莲座蕨
- 土砂仁
- 鹿耳翎根
- 雾水葛
- 槲皮
- 五爪金龙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