炉甘果
《中华本草》:炉甘果
拼音注音
Lú Gān Guǒ
别名
罗庚梅、角刺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大风子科植物大叶刺篱木的幼果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Flacourtia rukam Zoll.et Moritz.采收和储藏:8-9月采收未成熟果实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大叶刺篱木 乔木,高5-15m。幼枝被短柔毛,皮孔圆形,明显。叶互生;叶柄长6-8mm;叶片长圆形、长圆状披针形,长6-15cm,宽3-6cm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或近圆形,边缘有粗锯齿,侧脉5-12对,下面明显,小脉平行。总状花序腋生,长4-10mm,被短柔毛,花少数;花淡黄绿色,无花瓣;萼片4-5,长约1.5mm,两面均被柔毛;雄花有雄蕊约25,插生在肉质的花盘内,花盘8裂;雌花花盘肉质,8裂,子房圆球形,有不完全的6室,每侧膜胎座上有胚珠2颗,花柱6枚,分离,浆果圆球形,直径1-2cm,先端有宿存花柱。种子多数。花期5-6月,果期8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疏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功能主治
止泻痢。主腹泻;痢疾
用法用量
内服:适量,捣汁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盐蛇
- 石楠
- 鬣羚角
- 罗伞草
- 六月寒
- 柳树寄生
- 了哥利
- 打箭菊
- 留师蜜
- 乱草
- 雪猪肉
- 篱笆竹
- 绿萼梅
- 丽子藤
- 红须须
- 青海鸢尾子
- 花蚁虫
- 黄背草苗
- 盐蒿
- 棱萼母草
- 罗平蓟
- 老白花
- 小红藤
- 腊梅
- 罗汉果叶
- 蒲黄滓
- 凤凰木
- 罗汉松
- 华南紫萁
- 狸尾草
- 獐骨
- 白车轴草
- 罗裙带
- 鸨油
- 拔毒草
- 卵叶鳞始蕨
- 石风车子叶
- 钻石风
- 三钻七
- 离根香
- 一枝黄花
- 耧斗菜
- 狗母鱼
- 雕爪
- 苦楝花
- 菊架豆
- 莳萝苗
- 直立百部
- 子楝树叶
- 角果木子油
- 高山望
- 黄麻叶
- 红背酸藤
- 莲状绢毛菊
- 沉香
- 紫花堇菜
- 水枇杷
- 白苏子油
- 三棱
- 蒌蒿
- 红皮
- 鸡爪花
- 地盘松球
- 辟汗草
- 黄花香薷
- 白茅根
- 栗子
- 土贝母
- 八角枫根
- 石头菜
- 对叶豆
- 马蹄金
- 琉璃枝
- 小棕皮头
- 小花老鼠簕果
- 水虾子草
- 列当
- 小花五味子藤
- 美丽胡枝子花
- 黄皮血藤
- 斑蝥
- 搜山虎
- 白鹇
- 瞿麦
- 蟾蜍
- 白螺蛳壳
- 豆豉姜
- 苹果皮
- 翅柄蓼
- 葫芦巴
- 两头尖
- 粗皮蛙
- 虾蟆
- 粗叶木叶
- 老枪谷
- 渐尖毛蕨
- 水蛭
- 橄榄根
- 蜻蜓兰
- 鸬鹚(鸬鹚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