兰屿肉豆蔻
《中华本草》:兰屿肉豆蔻
拼音注音
Lán Yǔ Ròu Dòu Kòu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肉豆蔻科植物台湾肉豆蔻的种仁和假种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yristica cagayanensin Merr.采收和储藏:种仁:12月翌年1月果实成熟时采收,除去果皮,剥去假种皮,烘干。假种皮:取出种仁后,将新鲜的假种皮风干至色泽发亮,争缩,再压扁,晒干。
原形态
台湾肉豆蔻,乔木,高达20m,胞径1m。叶互生;叶柄长1.6-2.5cm,无毛;叶片坚纸质或近革质,长椭圆形,长15-25cm,宽4-8cm,先端急尖或短渐尖,通常钝头,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,干时上面褐色,微有光泽,第三次小脉在上面隐约可见,下面不明显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;雄花序假伞形,花被钟状,裂片3,三角状卵形,花药条形,花丝合生成雄蕊柱;雌花1-2朵腋生,花被与雄花相似,雌蕊1,无花柱。果序轴较粗,着生成熟果1-2个,果卵状椭圆形,长约5cm,直径约3cm,外面密被极短的锈色星状绒毛;假种皮红色,条裂状,种子光滑,径约4cm。果期12月至翌年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台湾省南部兰屿及绿岛低海拔原生林中。资源分布:台北植物园有栽培。
形状
性状鉴别,种仁卵圆形或圆形,长4-5,直径约4cm。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,较光滑,宽端有浅色圆形隆起状种脐,另一端可见凹陷的合点。质坚硬,难破碎。气芳香,味辛微苦。
化学成分
含有木脂素,台湾肉豆蔻脂素(cagayanin)。
性味
味辛;苦;性温
归经
脾;胃经
功能主治
温中行气;健胃消食。主脘腹胀满;食少呕吐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-6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柃寄生
- 柳树寄生
- 毛葡萄根皮
- 毛黐头婆
- 了哥利
- 木椒根
- 勒马回
- 木薯
- 木蹄
- 岭南杜鹃
- 梅核仁
- 柳叶蒿
- 美登木
- 母丁香
- 毛叶天胡荽
- 灵寿茨
- 丽江山慈菇
- 兰石草果
- 卵叶贝母兰
- 栗叶
- 毛八角枫
- 毛稔根
- 毛笋
- 毛蜂斗草
- 牡荆沥
- 罗伞草
- 罗布麻叶
- 罗星草
- 盲肠草
- 罗汉松
- 杧果钉
- 毛果珍珠茅
- 凉粉草
- 毛叶肾蕨
- 毛叶黄杞
- 毛茎马兰
- 毛血藤
- 络石藤
- 绵毛马兜铃
- 毛大丁草
- 漏斗瓶蕨
- 毛脉南蛇藤
- 丽江黄芩
- 绿结鸡骨
- 猫人参
- 罗汉果叶
- 卵叶蜘蛛抱蛋
- 柳叶见血飞
- 毛枝崖爬藤
- 毛水苏
- 毛荚决明
- 冷毒草
- 冷水丹
- 毛叶嘉榄
- 丽江青木香
- 牡丹皮
- 木耳
- 老白花
- 卵叶寄生
- 美丽鳞毛蕨
- 梅露
- 梨果仙人掌
- 棱萼母草
- 榄仁树子
- 毛柄短肠蕨
- 毛脉酸模
- 满山红
- 牡荆
- 牡荆根
- 木通七叶莲
- 柳叶剑蕨
- 毛瓣绿绒蒿
- 木通
- 毛叶白粉藤
- 两头尖
- 两面刺
- 帘子藤
- 毛五加皮
- 毛叶白粉藤根
- 两栖蓼
- 牡丹藤
- 玛瑙
- 卵叶橐吾
- 林荫千里光
- 柳兰叶风毛菊
- 牡鼠粪
- 冷饭果叶
- 木达地黄
- 膜缘木香
- 漏斗苣苔
- 两色鳞毛蕨
- 卵叶鳞始蕨
- 绵羊血
- 柳叶藓
- 柳叶鬼针草
- 栗柄金粉蕨
- 毛果算盘子
- 毛根杜仲
- 罗裙带
- 鹅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