埋博树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埋博树
别名
埋哥当牧[傣语]
来源
壳斗科埋博树Quercus kerrii Craib,以树皮、壳斗入药。
生境分布
云南。
性味
苦、涩,温。
功能主治
涩肠止泻,解毒,截疟。主治痢疾。
用法用量
3~5钱,水煎服,每日1剂。
注意
孕妇忌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中华本草》:埋博树
拼音注音
Mái Bó Shù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壳斗科植物毛叶青冈和毛枝青冈的树皮及壳斗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Cyclobalanopsis kerrii(Craib)Hu[Quercus kerrii Craib]2.Cyclobalanopsis helferiana(A.DC.)Oerst采收和储藏:树皮全年均可剥取;秋季采集果实后剥取壳斗。晒干。
原形态
1.小枝密被黄褐色绒毛,后渐无毛或被薄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1-2cm,被绒毛;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至长椭圆形,长9-18(-24)cm,宽4-7(-9)cm,先端圆钝或短钝尖,基部圆形或宽楔形,边缘1/3以上有钝锯齿,中脉在上面平或微突起,侧脉10-14对,下面支脉明显,幼时两面密被黄褐色绒毛,老时下面易脱落绒毛或无毛。雄花序多个簇生于近枝顶,长5-8cm;雌花序单生,长2-5cm,稀达7cm。壳斗盘形,深浅不一,直径2.5-3.8cm,高5-8mm,被灰黄色或灰色柔毛,小苞片汇合生成7-11条同心环带,环带有细齿或全缘。坚果扁球形,直径2-2.8cm,高7-12mm,先端凹下或平、柱座凸起,被绢质灰色短柔毛,果脐微凸起,直径1-2cm。花期3-5月,果期翌年10-11月。2.本种与毛叶青冈很相似,其不同处为老叶下面密被绒毛,坚果较小,壳斗较薄,包着坚果的部分较多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生于海拔160-1800m的山地疏林中。2.生于海拔900-2000m的常绿林中。资源分布:1.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2.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苦;涩;性温
功能主治
涩肠止泻;解毒;截疟。主腹泻;疟疾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注意
孕妇禁服。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“孕妇忌服。”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白豆
- 月见草
- 七角白蔹
- 葛藟叶
- 松笔头
- 黄杞叶
- 春花木
- 厚壳树
- 金丝杜仲
- 山苏木
- 百草霜
- 血水草
- 红小麻
- 紫苏子
- 滑石粉
- 柠条
- 奇林翠雀
- 点乳冷水花
- 白芷
- 鸢脑
- 芒果核
- 岩青菜
- 黄金凤
- 浮海石
- 狐肠
- 毛叶巴豆
- 竹沥
- 小羊肚菜
- 紫燕草
- 螳螂跌打
- 棱枝卫矛
- 王孙
- 虎杖叶
- 竹叶菜
- 双翎草
- 马扫帚
- 柿饼
- 花叶冷水花
- 山胡椒根
- 大叶紫苏
- 白皮柯
- 紫荆丫
- 楸子
- 毛荚决明
- 打米花
- 碎骨红
- 紫荆木
- 复叶披麻草根
- 三钻七
- 宽叶杜香
- 木槿
- 假通草树皮
- 皱叶鼠李
- 米碎花
- 鹿葱
- 热痱草
- 风箱树
- 黄槿
- 焰爵床
- 白背叶(峨嵋山胡椒)
- 白花夏枯草
- 石草鞋
- 狗核树
- 黄海葵
- 白茅根
- 胶质鼠尾草
- 梵天花根
- 石风丹
- 小通草叶
- 玉叶金花
- 白肚
- 长毛柃叶
- 红椽木子
- 苦瓜叶
- 簕竹
- 小叶金鸡尾巴草
- 秤砣梨
- 一朵云叶
- 桃叶
- 甘菊花露
- 大山芝麻
- 美人蕉根
- 杜鹃花
- 竹叶椒叶
- 栝楼皮
- 野槟榔
- 续随子叶
- 午香草
- 云支花
- 椋子木
- 藤檀
- 斩龙剑
- 百两金
- 散血芹
- 紫云英
- 糯米藤
- 西南卫矛
- 肉穗草
- 黄脚鸡
- 三枝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