良藤
《中华本草》:良藤
拼音注音
Liánɡ Ténɡ
别名
隔山消、金线风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防己科植物四川轮环藤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ylea sutchuenensis Gagnep.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采挖,除去须根,洗净,切段,晒干,或用鲜品。
原形态
四川轮环藤 草质藤本,有时老茎稍变木质,除苞片外全株无毛。茎纤细而长,具纵条纹。叶柄在叶片近基部盾状着生;叶薄革质或纸质,披针形或长卵形,长5-15cm,宽2-5.5cm,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,基部圆形,全缘,干时变褐色,掌状脉3-5条。花序腋生,总状花序式,有时为穗状花序式,长可达20cm;雄花序较纤弱;雄花萼片4,仅基部合生,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,长约2.5mm;花瓣4,分离或合生,聚药雄蕊有4个花药;雌花萼片2,花瓣2,微小,贴生于萼片基部。核果红色,内果皮长约7mm,背部两侧各有3行小疣状雕纹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灌丛或林缘,稀生于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苦;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散瘀止痛;利尿通淋。主外感风热;咳嗽;咽喉肿痛;湿热泻痢;牙痛;跌打伤痛;小便淋涩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9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良藤
别名
滚天龙、山豆根
来源
为防己科轮环藤属植物轮环藤Cyclea racemosa Oliv.,以根入药。秋季采挖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性味
苦,寒。
功能主治
清热,理气,止痛。用于急性胃肠炎,消化不良,中暑腹痛,胃痛。
用法用量
3~5钱,水煎服,或干粉0.5~1钱,开水冲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露兜竻心
- 杧果钉
- 鹿藿根
- 鹿头肉
- 淫羊藿
- 连翘茎叶
- 粉条儿菜
- 胡桃仁
- 杉木
- 麻羊藤
- 红豆
- 青檀香
- 茯苓皮
- 鲤鱼齿
- 定草根
- 江西金钱草
- 土香薷
- 藏鮡骨
- 金雀根
- 红根
- 山白蜡条
- 山石榴
- 短毛熊巴掌
- 列当
- 驴打滚草
- 轮叶景天
- 露蕊乌头
- 驴蹄草
- 豆腐
- 老龙皮
- 牛蒡根
- 接骨草
- 山乌桕
- 庵 (艹闾)子
- 驴打滚儿草
- 蓼大青叶
- 菱叶山蚂蝗
- 香果树
- 卵叶贝母兰
- 槲皮
- 金冠鳞毛蕨
- 商陆叶
- 苦芺
- 水棉花
- 曲花紫堇
- 芦荟叶
- 鱼香草
- 假茼蒿
- 山樱桃核
- 长叶山芝麻
- 线叶金鸡菊
- 鸡肝
- 罗汉果
- 万年柏
- 一叶荻
- 岳桦
- 五倍子内虫
- 啄木鸟
- 藤本夜关门
- 水稻清
- 鹿胎
- 红川乌
- 野棕
- 半边风
- 千年艾
- 鳞瓦韦
- 大叶马尾连
- 细枝柃
- 九节风
- 刷把草
- 向日葵茎髓
- 里白
- 红花点地梅
- 盐麸叶
- 腊梅
- 驴脂
- 翠雀花
- 碎米柴
- 石楠
- 猬心肝
- 枪刀药
- 半边苏
- 欧活血丹
- 中南星
- 生藤
- 青溪鳞毛蕨
- 猫儿眼睛
- 裂叶双盖蕨
- 大避债蛾
- 两栖蓼
- 龙眼核
- 黄毛榕
- 红根草
- 雷丸
- 高山望
- 鱼虱子
- 关白附
- 狗齿
- 香港四照花果
- 马来蒲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