密花树
《中华本草》:密花树
拼音注音
Mì Huā Shù
别名
狗骨头、打铁树、大明橘
出处
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紫金牛科植物密花树的叶或根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apanea neriifolia (Sieb.Et Zucc.) Mez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大灌木,高2-7m。叶互生;叶柄长约1cm;叶片革质,长圆状倒披针形至倒披针形,长7-17cm,宽1.3-6cm,先端急尖或钝,稀突然渐尖,基部楔形,多少下延,全缘,背面中脉隆起,侧脉不明显。伞形花序或花簇生,着生于具覆瓦状排列的苞片的小短枝上,小短枝腋生或生于无叶老枝叶痕上,有花3-10朵,苞片广卵形,具疏缘毛;花梗长2-3mm;花长(2)3-4mm;萼片卵形,稀圆形,长约1mm,具缘毛,有时具腺点;花瓣白色或淡绿色,有时为紫红色,基部连合达全长的1/4,花时反卷,卵形或椭圆形,具腺点,里面和边缘密被乳头状突起;雄蕊在雌花中退化,在雄花中着生于花冠中部,花丝极短,花药卵形,先端常具乳头状突起;雌蕊与花瓣等长或超过花瓣,花柱极短,柱头伸长,先端扁平。果球形或近卵形,直径4-5mm,灰绿色或紫黑色,有时具纵行腺条纹或纵肋,冠以宿存花柱基部,果梗有时长达7m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650-2400m的混交林中或苔藓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至台湾各地。
性味
淡;性寒
归经
肾、膀胱二经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;凉血解毒。主乳痈;疮疖;疹,膀胱结石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0~60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根:用于膀胱结石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苦参
- 山胡萝卜
- 铁脚草
- 青钱柳
- 青盐陈皮
- 苔菜
- 鹌鹑蛋
- 林背子
- 丝瓜根
- 猕猴桃根
- 桃枝
- 鬼箭羽
- 短小蛇根草
- 剪红纱花
- 金樱根
- 钝齿铃子香
- 大树跌打
- 湖北海棠
- 小叶枇杷
- 贯众
- 天葵
- 鲚鱼
- 四川苦丁茶
- 罗勒
- 蝴蝶花
- 笔罗子
- 鸡血七
- 岳桦
- 锦线镖
- 锯鲨卵
- 豆列当
- 鲨鱼胆
- 宜昌荚蒾叶
- 鳞片水麻
- 苦蘵果实
- 海人草
- 露水草
- 鸢胆
- 蒲蒻
- 台湾海棠
- 苦瓜子
- 毛轴碎米蕨
- 紫茉莉
- 龙齿
- 蝇子草
- 苦艾
- 红叶藤
- 野辣烟
- 山黄菊
- 白果
- 苦荬菜
- 多花野牡丹
- 盐肤木根
- 香木菌桂
- 青头菌
- 猪毛针
- 羊髓
- 雷公藤
- 狐心
- 堇宝莲叶
- 三十六荡
- 双飞蝴蝶
- 红花点地梅
- 大草乌
- 罗锅底
- 鸡爪芹
- 棵麻
- 披针叶兔耳风
- 红须须
- 淡菜
- 山小橘
- 丝茅七
- 长梗千里光
- 牛蒡子
- 太阳海星
- 扇子七
- 牌楼七
- 大黑头草
- 人参子
- 太白花
- 下田菊
- 牛肋巴
- 华东瓶蕨
- 冬瓜
- 香果树
- 云南美登木
- 黄精
- 吉笼草
- 苦树皮
- 火秧竻蕊
- 鹊豆
- 云南莲座蕨
- 牛尾独活
- 柿木皮
- 清香桂
- 雁来红
- 九节风
- 黄杨木叶
- 苜蓿根
- 一口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