密花美登木
《中华本草》:密花美登木
拼音注音
Mì Huā Měi Dēnɡ Mù
英文名
Crown-flowered Mayten
出处
始载于《植物分类学报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卫矛科植物密花美登木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aytenus confertiflorus J.Y.Lo ex X.X.Chen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密花美登木 灌木,高至4m,枝刺粗壮。叶互生;叶柄长8-12mm;叶片纸质,宽椭圆形或倒卵形,长11-24cm,宽3-10cm,先端短渐尖或急尖而钝,基部窄楔形,近全缘或有极浅疏齿,常上下波曲。叶柄、叶脉及幼枝均带紫红色。圆锥花序丛生,总花梗不明显;花小,萼裂片5,花瓣5,雄蕊5,心皮3。蒴果三角状球形,长10-14mm,直径10-12mm。种子暗红棕色,椭圆形或卵球形,长约7mm,直径约6mm,具假种皮。花期9-10月,果期10-11月。
生境分布
分布广西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叶片椭圆形或广卵形,长9-17-24cm,宽3-8-15cm。叶片薄,革质,叶尖钝圆或稍尖,叶缘浅波状或近全缘。叶柄长0.7-1.1cm。气徽,味淡。[br]显微鉴别 叶横切面:表皮为1列细胞,下表皮具气孔。栅栏组织约占叶肉1/4-1/3,海绵组织4-5层细胞;近下表皮内侧的第2列细胞中,含草酸钙簇晶。主脉维管束木质部近呈环状,韧皮部大部分位于下表皮的内侧,外围有零星的柱鞘纤维束和少数石细胞;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簇晶。
化学成分
叶含卫矛醇(dulcitol),丁二酸(succinic acid),丁香酸(syringic acid),3-羟基曲酸(3-hydroxykojic acid),黑麦草内酯(loliolide),美登木素(maytansine)。
性味
辛;苦;寒;有毒
归经
肺、肝二经
功能主治
祛瘀止痛;解毒消肿。主跌打损伤;腰痛;并有抗肿瘤作用;近代试用于治疗癌症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,大剂量可用至60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毛八角莲
- 密花轮环藤
- 木本胡枝子叶
- 重唇鱼
- 醉马草
- 苎花
- 五叶壁藤
- 震天雷
- 木蹄
- 假稻
- 木蜡树根
- 毛八角枫
- 醉针茅根
- 雉脑
- 母丁香
- 驴打滚草
- 梅核仁
- 木薯
- 野葡萄藤
- 东风草
- 滇缅古柯
- 黄荆根
- 龙船花
- 牛肝菌
- 木通七叶莲
- 石仙桃
- 莲生桂子花
- 石蝴蝶
- 转心莲
- 篱栏子
- 鹧鸪脚
- 铁蕨鸡
- 蜇砂
- 跌打草
- 苎麻
- 自消容根
- 赭石
- 秦艽
- 重楼
- 走游草
- 丁香蓼根
- 龙眼核
- 蟅虫
- 密毛桃叶珊瑚果
- 毛五加皮
- 墨旱莲
- 曼陀罗叶
- 驴脂
- 芜菁甘蓝子
- 玉山芎穷
- 马蹄叶
- 慈竹气笋
- 野菱
- 胃友果
- 人面子叶
- 千金花
- 蟾头
- 千金子霜
- 朱砂
- 小罗伞
- 木棉花
- 商陆花
- 对节树根
- 大蕉皮
- 龙眼壳
- 五星蒿
- 川楝子
- 女菀
- 细芦子藤
- 扛板归根
- 石耳
- 马尿花
- 绿叶五味子
- 牛肋筋
- 石花
- 榧根皮
- 广西莪术
- 金盏菊
- 番石榴
- 狗响铃
- 枫寄生
- 狗头芙蓉
- 滚山虫
- 光肺筋草
- 凤尾蕉叶
- 凤尾贯众
- 古钮菜
- 广藿香
- 番石榴果
- 光叶巴豆
- 伏毛苎麻
- 功劳根
- 桂树根
- 凤眼果壳
- 广西狗牙花
- 广香藤
- 明胶
- 桂子
- 佛手柑根
- 关苍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