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鹤藤根
《中华本草》:白鹤藤根
拼音注音
Bái Hè Ténɡ Gēn
别名
白膏药根
英文名
Root of Common Argyreia
出处
出自《本草求原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白鹤藤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rgyreia acuta Lour.采收和储藏:全年或秋季采挖,洗净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白鹤藤,攀援灌木。小枝通常圆柱形,被银白色绢毛,老枝黄褐色,无毛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1.5-6cm,被银色绢毛;叶片椭圆形或卵形,长5-11cm,宽3-8cm,先端锐尖或钝,基部圆形或微心形,叶面无毛,背面密被银色绢毛,全缘;侧脉多至8对。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,总花梗及花梗均被银色绢毛;苞片椭圆形或卵圆形,外面被银色绢毛;花两性;花萼5,分内外两轮,萼片卵形,不等大;花冠漏斗状,白色,冠檐5深裂,花萼与花冠外面均被银白色绢毛;雄蕊5,着生千花冠筒基部6-7mm处;子房近球形,2室,无毛,花柱长约2cm,柱头头状,2裂。果实球形,直径8mm,红色,为增大的萼片包围,萼片凸起,内面红色。种子4-2颗,卵状三角形,褐色。花期6-9月。
性味
涩甘;平
归经
肾经
功能主治
祛风湿;舒筋络。主风湿痹痛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服适量,泡酒服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白鹤藤根
拼音注音
Bái Hè Ténɡ Gēn
别名
白膏药根。
出处
《本草求原》
性味
涩甘,平。
功能主治
宽筋壮骨,浸酒用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东方蝾螈
- 地沙
- 止血丹
- 紫丁香
- 雪上一枝蒿
- 大山玄参
- 翅柄蓼
- 地锦苋
- 昆明堇菜
- 牛伴木
- 瑞连草
- 水冬瓜叶
- 松叶
- 网脉旋蒴苣苔
- 无爷藤
- 十大功劳
- 佛手柑根
- 海螺壳
- 牡荆子
- 单根木
- 番杏
- 六月寒
- 黄羊肉
- 阿里红
- 花椒叶
- 百花锦蛇
- 巴豆叶
- 黄细辛
- 口蘑
- 癞皮根
- 毛黄连
- 山大刀
- 牛眼珠
- 山芹根
- 石梓
- 透明草
- 罗浮柿
- 甘青铁线莲
- 梦花
- 复叶披麻草根
- 川楝子
- 标杆花
- 珍珠露水草
- 大报春花
- 狗乳汁
- 蒺藜苗
- 山野豌豆
- 重楼
- 臭山牛蒡
- 金橘叶
- 小叶桑
- 箭杆七
- 大头狗
- 豹肉
- 七里明
- 鳖甲
- 软丝藻
- 鱼油
- 大高良姜
- 斩木橿子
- 山豆根
- 龙头草
- 牛黄
- 梳篦叶
- 紫花络石
- 榆蘑
- 毛果珍珠茅
- 东北桤木
- 大脖子药
- 李根
- 无缝珠
- 南方露珠草
- 毗黎勒
- 石彭子
- 长柄车前蕨
- 土一枝蒿
- 海南地不容
- 瓦韦
- 追风伞
- 石芥菜
- 陆英根
- 泥鳅
- 海螺厣
- 乌当归
- 葛花
- 美商陆叶
- 帕梯
- 烟筒花
- 阳桃
- 倒触伞
- 矩圆线蕨
- 臭梧桐
- 白头翁茎叶
- 米碎木皮
- 天茄子
- 滇常山
- 牛藤果
- 强威生草
- 茸草
- 山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