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线草根
《*辞典》:银线草根
拼音注音
Yín Xiàn Cǎo Gēn
别名
土细辛(《广西中药志》),四叶细辛(《湖南药物志》),天王七、拐拐细辛、四叶七、白毛七(《陕西中草药》)。
出处
《安徽药材》
来源
为金粟兰科植物银线草的根及根茎。春、秋采挖,洗净,晒干用或鲜用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银线草"条。
形状
干燥根茎暗绿色。根须状,灰白色或土黄色,质脆易断,湿时坚韧,皮部发达,易与木部分离,木部如粉条状,黄白色。
化学成分
含芳香油0.55%。
性味
辛苦,温,有毒。
①《纲目》:"有小毒。"
②《浙江民间草药》:"性温,味苦,有毒。"
炮制
《雷公炮炙论》:"凡采得,细锉,用生甘草水煮一伏时,日干用。"
功能主治
祛风胜湿,活血理气。治风湿痛,劳伤,感冒,胃气痛,经闭,白带,跌打损伤,疖肿。
①《唐本草》:"治温疟疫疾,强腰脚,益膂力。"
②《安徽药材》:"消肿,破瘀。治吐血,跌打损伤。"
③《陕西中草药》:"祛湿散寒,理气活血,散瘀解毒。治劳伤,腰腿疼,跌打损伤,感冒,白带,疖肿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钱;浸酒或研末。外用:捣敷。
注意
内服宜慎,孕妇禁服。
①《浙江民间草药》:"多服会引起呕吐。服药期间忌食糖及玉蜀黍。"
②江西《中草药学》:"大量服用会导致肝脏出血,孕妇绝对禁用。"
复方
①治风湿:㈠银线草根,泡酒(含生药20%),一日服一至三两。(《广西中药志》)㈡银线草鲜根一至二钱,蒸肉食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②治感冒:银线草根二至三钱,水煎服,每日一剂。
③治劳伤:银线草根三至五钱,白酒一斤。泡酒剂服,每次二至三酒盅,每日一至二次。
④治白带:银线草根一至二两,炖鸡肉,分数次服。(②方以下出《陕西中草药》)
⑤治胃气痛:银线草根三、四分(炒过),研末,吞服。(《浙江民间草药》)
⑥治跌打损伤:银线草根三、四分,研粉,用热黄酒送服。能促进骨折愈合。(《浙江民间草药》)
⑦治妇人经水不通:银线草鲜根五钱(干的三钱),酌加红酒和水各半炖服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白果槲寄生
- 扒地蜈蚣
- 苜蓿根
- 木鳖子根
- 照山白
- 中南星
- 鱼寄生
- 白牛胆根
- 卜芥
- 白叶花柴
- 桉树果
- 总序绿绒蒿
- 酥油
- 白婆婆纳
- 白千层油
- 樟木
- 黄鼠肉
- 鸭卵
- 白花菜子
- 野西瓜苗子
- 白花鬼针草
- 白丁香
- 阳桃叶
- 鸭舌鱼鳖
- 野芝麻根
- 白花蛇头
- 白榔皮
- 白石脂
- 白千层
- 白栎蔀
- 抱树莲
- 白土茯苓
- 银木荷皮
- 银白杨叶
- 白粱米
- 白花灯笼
- 八角枫叶
- 白粉藤
- 白叶瓜馥木
- 扁藤
- 白杨树根皮
- 甘青青兰
- 白千层皮
- 白花柴
- 八角茴香
- 樟
- 野苎麻
- 银毛委陵菜
- 鱼翅
- 白牛胆
- 野藿香
- 野荔枝
- 扁竹根
- 野葱
- 香柏
- 白花丹
- 野荞麦
- 轮叶铃子香
- 白花猪母菜
- 阴香
- 北豆根
- 白花蛇目睛
- 野苋菜
- 白地牛
- 白皮
- 白对节子叶
- 银边翠
- 铁苋
- 银叶树
- 白犁头草
- 十萼茄
- 酸浆
- 白常山
- 白及
- 巴豆霜
- 迎山红
- 白尼参
- 白叶藤
- 白花蛇舌草
- 紫葳茎叶
- 白云瓜花
- 野鸡脑
- 鹰不泊
- 布狗尾
- 野西瓜苗
- 白苏
- 野苦荬菜
- 落地小金钱
- 白芥子
- 白鹇
- 芭蕉头
- 野草香
- 绿花独活
- 白九股牛
- 扁竹测
- 白花丁香
- 白独活
- 白接骨
- 羊角扭
- 紫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