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线草根
《*辞典》:银线草根
拼音注音
Yín Xiàn Cǎo Gēn
别名
土细辛(《广西中药志》),四叶细辛(《湖南药物志》),天王七、拐拐细辛、四叶七、白毛七(《陕西中草药》)。
出处
《安徽药材》
来源
为金粟兰科植物银线草的根及根茎。春、秋采挖,洗净,晒干用或鲜用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银线草"条。
形状
干燥根茎暗绿色。根须状,灰白色或土黄色,质脆易断,湿时坚韧,皮部发达,易与木部分离,木部如粉条状,黄白色。
化学成分
含芳香油0.55%。
性味
辛苦,温,有毒。
①《纲目》:"有小毒。"
②《浙江民间草药》:"性温,味苦,有毒。"
炮制
《雷公炮炙论》:"凡采得,细锉,用生甘草水煮一伏时,日干用。"
功能主治
祛风胜湿,活血理气。治风湿痛,劳伤,感冒,胃气痛,经闭,白带,跌打损伤,疖肿。
①《唐本草》:"治温疟疫疾,强腰脚,益膂力。"
②《安徽药材》:"消肿,破瘀。治吐血,跌打损伤。"
③《陕西中草药》:"祛湿散寒,理气活血,散瘀解毒。治劳伤,腰腿疼,跌打损伤,感冒,白带,疖肿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钱;浸酒或研末。外用:捣敷。
注意
内服宜慎,孕妇禁服。
①《浙江民间草药》:"多服会引起呕吐。服药期间忌食糖及玉蜀黍。"
②江西《中草药学》:"大量服用会导致肝脏出血,孕妇绝对禁用。"
复方
①治风湿:㈠银线草根,泡酒(含生药20%),一日服一至三两。(《广西中药志》)㈡银线草鲜根一至二钱,蒸肉食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②治感冒:银线草根二至三钱,水煎服,每日一剂。
③治劳伤:银线草根三至五钱,白酒一斤。泡酒剂服,每次二至三酒盅,每日一至二次。
④治白带:银线草根一至二两,炖鸡肉,分数次服。(②方以下出《陕西中草药》)
⑤治胃气痛:银线草根三、四分(炒过),研末,吞服。(《浙江民间草药》)
⑥治跌打损伤:银线草根三、四分,研粉,用热黄酒送服。能促进骨折愈合。(《浙江民间草药》)
⑦治妇人经水不通:银线草鲜根五钱(干的三钱),酌加红酒和水各半炖服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假百合
- 东北溲疏
- 东风菜根
- 大板山蚤缀
- 银木荷皮
- 百两金
- 大昏鸡头
- 大桫椤
- 大粘药
- 虎骨胶
- 大过山龙
- 对马耳蕨根
- 大母猪藤
- 关白附
- 剪草
- 虎杖
- 广西美登木
- 银线草
- 东方蝾螈
- 狗舌草根
- 甘紫菜
- 鸭卵
- 大榆蘑
- 大烟锅草
- 滇鸡骨常山
- 野芝麻根
- 雀翘
- 东北鼢鼠
- 大黄树
- 杜松实
- 葛蕈
- 茴香
- 野荔枝
- 野葱
- 银毛委陵菜
- 大鹅儿肠
- 鱼翅
- 飞扬草
- 倒扎龙
- 光明盐
- 滇崖爬藤
- 光裸星虫
- 滇茵陈
- 滇车前
- 东北卫矛
- 狗爪樟
- 葛藟
- 滇杠柳
- 古山龙
- 灯心草
- 大虎耳草
- 枸骨根
- 大马哈鱼
- 野芝麻
- 大麦醋糟
- 东方乌毛蕨叶
- 白鱼
- 阴香
- 大黄蜂子
- 狗毛草
- 花蚊虫
- 野苋菜
- 白蜡花
- 冬葵
- 滇白芷
- 大羽藓
- 野荞麦
- 白药
- 东北延胡索
- 甘土
- 大细辛
- 大肺经草
- 杜鹃兰
- 灯笼果
- 白薇
- 大红花点地梅
- 灯心草根
- 狗脊贯众
- 毒芹
- 滇藁本
- 大花威灵仙
- 飞龙掌血叶
- 独叶一枝枪
- 大青
- 大青根
- 倒地铃
- 飞天蠄蟧
- 甘肃土当归
- 大臭黄荆
- 银边翠
- 狗爪樟皮
- 打破碗花花
- 大山玄参
- 白茎鸦葱
- 银叶树
- 大青木
- 鳙鱼头
- 光里白
- 野苦荬菜
- 大黄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