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线草根
《*辞典》:银线草根
拼音注音
Yín Xiàn Cǎo Gēn
别名
土细辛(《广西中药志》),四叶细辛(《湖南药物志》),天王七、拐拐细辛、四叶七、白毛七(《陕西中草药》)。
出处
《安徽药材》
来源
为金粟兰科植物银线草的根及根茎。春、秋采挖,洗净,晒干用或鲜用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银线草"条。
形状
干燥根茎暗绿色。根须状,灰白色或土黄色,质脆易断,湿时坚韧,皮部发达,易与木部分离,木部如粉条状,黄白色。
化学成分
含芳香油0.55%。
性味
辛苦,温,有毒。
①《纲目》:"有小毒。"
②《浙江民间草药》:"性温,味苦,有毒。"
炮制
《雷公炮炙论》:"凡采得,细锉,用生甘草水煮一伏时,日干用。"
功能主治
祛风胜湿,活血理气。治风湿痛,劳伤,感冒,胃气痛,经闭,白带,跌打损伤,疖肿。
①《唐本草》:"治温疟疫疾,强腰脚,益膂力。"
②《安徽药材》:"消肿,破瘀。治吐血,跌打损伤。"
③《陕西中草药》:"祛湿散寒,理气活血,散瘀解毒。治劳伤,腰腿疼,跌打损伤,感冒,白带,疖肿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钱;浸酒或研末。外用:捣敷。
注意
内服宜慎,孕妇禁服。
①《浙江民间草药》:"多服会引起呕吐。服药期间忌食糖及玉蜀黍。"
②江西《中草药学》:"大量服用会导致肝脏出血,孕妇绝对禁用。"
复方
①治风湿:㈠银线草根,泡酒(含生药20%),一日服一至三两。(《广西中药志》)㈡银线草鲜根一至二钱,蒸肉食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②治感冒:银线草根二至三钱,水煎服,每日一剂。
③治劳伤:银线草根三至五钱,白酒一斤。泡酒剂服,每次二至三酒盅,每日一至二次。
④治白带:银线草根一至二两,炖鸡肉,分数次服。(②方以下出《陕西中草药》)
⑤治胃气痛:银线草根三、四分(炒过),研末,吞服。(《浙江民间草药》)
⑥治跌打损伤:银线草根三、四分,研粉,用热黄酒送服。能促进骨折愈合。(《浙江民间草药》)
⑦治妇人经水不通:银线草鲜根五钱(干的三钱),酌加红酒和水各半炖服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棠梨
- 秋枫木
- 包袱七
- 土大香
- 白牛尾七
- 羊肚菜
- 白龙穿彩
- 百齿卫矛
- 糖芥
- 球序鹅掌柴
- 白枪杆
- 蔷薇根
- 扒地蜈蚣
- 白蘑
- 白酒草
- 白冷草
- 昆明堵喇
- 白果槲寄生
- 白栎
- 八节毛
- 土玉桂
- 白苏梗
- 野葡萄藤
- 野蘑菇
- 太白参
- 羽裂盾蕨
- 银粉背蕨
- 一把篾
- 百部
- 天牛
- 白茅花
- 野高粱
- 头顶一颗珠
- 大千生
- 焰爵床
- 野决明
- 野核桃仁
- 野猪皮
- 禹余粮
- 野菱根
- 桐木
- 獭胆
- 白叶火草
- 盐肤子
- 白花夏枯草
- 禹白附
- 白花穿心莲
- 羊角棉
- 银背藤
- 白侧耳
- 桤木枝梢
- 捆仙丝
- 散血丹
- 藤杜仲
- 荞麦
- 崩疮药
- 天蓬草
- 银箔
- 白前
- 阴(句黾)
- 甜橙
- 兔儿风
- 八仙草
- 八哥
- 天葵子
- 野菠菜
- 白蔹
- 七叶一把伞
- 白骨走马
- 田唇乌蝇翼
- 白松塔
- 迎红杜鹃
- 八角金盘
- 包谷火焰包
- 土沙参
- 白花草
- 翼核果
- 百味叶
- 白千层叶
- 唐古特马尿泡
- 土大黄
- 白背叶
- 巴茅果
- 扁竹测
- 天竺黄
- 天鹅毛
- 白蒿花
- 螺厣草
- 野黄皮
- 山茱萸
- 山大刀
- 水百合
- 一把香
- 土香薷
- 羊屎木
- 白叶藤
- 塘虱鱼
- 野塘蒿
- 土木香
- 百味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