倒扎龙
《中华本草》:倒扎龙
拼音注音
Dǎo Zhā Lónɡ
别名
倒毒散
英文名
Root of Spiny Raspberry
出处
出自《陕西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针刺悬钩子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ubus pungens Camb.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挖,除去须根,抖掉泥土,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针刺悬钩子 匍匐灌木,高达3m。枝圆柱形,幼时被柔毛,常具较稠密的直立皮刺。奇数羽状复叶;叶柄长2-6cm,顶生小叶柄长0.5-1cm,侧生小叶近无柄,与叶轴均被柔毛,并有稀疏小刺和腺毛;托叶线形,有柔毛;小叶常5-7枚,稀3或9枚,卵形或三角状卵形,2-5cm,宽1-3cm,先端急尖,顶生小叶常渐尖,基部圆形,上面疏生柔毛,下面在脉上有柔毛,边缘具尖锐重锯齿或缺刻状重锯齿,顶生小叶常羽状分裂。花两性,单生或2-4朵成伞房状花序,顶生或腋生,花白色,直径1-2cm;花萼外面具柔毛和腺毛,密被直立针刺;雄蕊多数,直立,长短不等;雌蕊多数,基部具疏柔毛。果实近球形,红色,直径1-1.5cm。花期4-5月,果期7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200-3300m的山坡林下、林缘及河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河南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辛;苦;凉
归经
肺;肝经
功能主治
解毒疗疮,活血止痛,止汗,止带。主疮疡肿毒,瘰疬,腰腿痛,带下,盗汗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倒扎龙
拼音注音
Dǎo Zhā Lónɡ
别名
过江龙
来源
蔷薇科倒扎龙Rubus wilsonii Duthie,以根入药。
生境分布
陕西。
性味
苦、涩,凉。
功能主治
止痛,消炎,调经。主治牙痛,疮漏,疔肿疮毒,月经不调。
用法用量
0.5~1两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倒扎龙
拼音注音
Dǎo Zhā Lónɡ
别名
倒毒散
出处
《陕西中草药》
来源
为蔷薇科植物刺悬钩子的根。全年可采。
原形态
蔓生小灌木,疏生瘦细而微弯的皮刺。茎枝铺散,紫褐色,具刚毛和柔毛,或无毛,有时着地生不定根。单数羽状复叶,互生;小叶5~7片,矩圆状卵形或三角状卵形,长2.5~4厘米,顶生小叶较大,菱状卵形,长达6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,边缘有缺刻状锯齿,上面散生柔毛,下面有疏柔毛和皮刺;叶柄和叶轴具散生皮刺;托叶披针形,贴生叶柄上。花单生于短枝端或2~4朵集成伞房状;花瓣5,白色,近直立;花萼密被皮刺,裂片宽披针形,先端尾尖,内外面均被柔毛。聚合果近球形,红色。
生境分布
生于低山坡、路旁或灌木丛中。分布陕西、甘肃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、云南、台湾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辛微苦,凉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活血止痛,止带,止汗。治腰痛,白带,瘰疬,黄水疮,盗汗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3~1两。外用:捣敷。
备注
此外,尚有同属植物秀丽莓的根,也作倒扎龙入药。与本种的不同点是小叶7~11,花单生,直径约4厘米,花瓣展开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单叶铁线莲
- 冬葵
- 东莨菪
- 单叶血盆草
- 倒钩刺
- 辣木通
- 倒吊笔
- 丁香蓼
- 东风橘
- 羊哀
- 茶条槭
- 倒挂草
- 丁香
- 东北延胡索
- 斑鸠木
- 倒卵叶五加
- 倒插花
- 丁萝卜
- 倒触伞
- 东菊
- 单花金丝桃
- 丁香根
- 东北卫矛
- 单花鸢尾
- 冬瓜
- 东北鼢鼠
- 绣线菊叶
- 荨麻
- 小棕包
- 血盘草
- 西南菝葜
- 血见愁老鹳草
- 细齿叶柃
- 绣球防风
- 虾须豆
- 血当归
- 虾壳钱
- 蘘荷花
- 西瓜黑霜
- 细轴荛花
- 西施舌
- 西北莸
- 血风藤
- 绣线菊
- 西南山茶
- 莪术
- 药鼠李实
- 绣线菊根
- 血叶兰
- 蠵龟血
- 血苋
- 丁榔皮
- 荨麻根
- 虾
- 西藏凤仙花
- 血榧
- 血沟丹
- 虾子草
- 虾子花
- 西红柿
- 腥藤
- 小白绵参
- 血竭
- 西南石梓
- 续断
- 绣球防风果
- 萱草嫩苗
- 西瓜霜
- 蜥蜴
- 西伯利亚蓼
- 交剪草
- 西南鹅掌柴
- 肖鸢尾根
- 血藤
- 芦子
- 西伯利亚青兰
- 蚬肉
- 缬草
- 蚬壳
- 续随子茎中白汁
- 行夜
- 芦子兰
- 血桐
- 肖菝葜
- 血人参
- 苋菜
- 蟹爪兰
- 西南槐树
- 小红袍
- 云南油杉
- 绣球藤
- 西南金刚藤
- 萱草根
- 丁癸草根
- 血余炭
- 血见愁
- 血党
- 血水草根
- 西瓜皮
- 菥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