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匹绸
《中华本草》:一匹绸
拼音注音
Yì Pǐ Chóu
别名
白面水鸡、白背丝绸、白底丝绸、绸缎藤、银背藤、白背绸、白背藤、白背叶、白牡丹、银背叶、绸缎叶、绸缎木叶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旋花科植物白鹤藤的茎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rgyreia acuta Lour. [A. festiva Wal1.;Lettmia festiva (Wall.) Benth.et Hook.f.]采收和储藏:全年或夏、秋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白鹤藤,攀援灌木。小枝通常圆柱形,被银白色绢毛,老枝黄褐色,无毛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1.5-6cm,被银色绢毛;叶片椭圆形或卵形,长5-11cm,宽3-8cm,先端锐尖或钝,基部圆形或微心形,叶面无毛,背面密被银色绢毛,全缘;侧脉多至8对。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,总花梗及花梗均被银色绢毛;苞片椭圆形或卵圆形,外面被银色绢毛;花两性;花萼5,分内外两轮,萼片卵形,不等大;花冠漏斗状,白色,冠檐5深裂,花萼与花冠外面均被银白色绢毛;雄蕊5,着生千花冠筒基部6-7mm处;子房近球形,2室,无毛,花柱长约2cm,柱头头状,2裂。果实球形,直径8mm,红色,为增大的萼片包围,萼片凸起,内面红色。种子4-2颗,卵状三角形,褐色。花期6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疏林下或路边灌丛中、河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:藤茎呈细圆柱形,常扭曲,长短不一,通常切成短段,长约5cm,直径0.5-1.5m,表面暗灰棕色,有纵沟纹,断面淡棕色,木部可见针眼状小孔。叶卷曲或破碎,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至椭圆形,长5-11cm,宽3-9cm,先端锐尖或钝圆,基部圆形或微心形,上面暗棕色至紫色,下面浅灰绿色,贴生丝光毛,触之柔软;叶柄长2-3.5cm。有时可见花序,花冠漏斗状,花序轴、花要、花冠密被丝光毛。质脆易碎。气微,味苦。 以藤茎幼嫩、叶多者为佳。
性味
辛;微苦;凉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化痰止咳;散瘀止血;解毒消痈。主风湿痹痛;水肿;膨胀;咳喘痰多;带下;崩漏;内伤吐血;跌打积瘀;乳痈;疮疖;烂脚;湿疹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或水煎洗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一匹绸
拼音注音
Yì Pǐ Chóu
别名
白面水鸡、白背丝绸
来源
旋花科银背藤属植物白鹤藤Argyreia acuta Lour,以全草、根、藤及叶入药。全草全年可采,晒干,或分别晒干。
性味
微酸、微苦,凉。
功能主治
祛风利尿,化痰止咳,止血活络,拔毒生肌。用于肾炎水肿,肝硬化腹水,风湿疼痛,内伤吐血,崩漏,白带,急、慢性支气管炎,跌打损伤;外用治乳腺炎,疮疖脓肿,湿疹。
用法用量
2~5钱;外用鲜叶开水烫过后贴患处或煎水洗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水蛭
- 紫杉
- 蟾舌
- 猬肉
- 装饰卷柏
- 石南藤
- 米油
- 雪胆
- 散血草
- 大山芝麻
- 大叶地耳根
- 相思子根
- 东紫堇
- 小花吊兰
- 蒜梗
- 薏苡叶
- 仔榄树
- 野杜仲果
- 海龟
- 水木草
- 莨菪
- 鱼香根
- 白背三七茎叶
- 剑花
- 羚羊角
- 多花猕猴桃
- 蜂蜜
- 建神曲
- 假茼蒿
- 楮实
- 阔叶垂头菊
- 水龙
- 柿饼
- 蒙花皮
- 龙眼
- 梧桐白皮
- 一扫光
- 长叶紫珠
- 河鲀鱼
- 栓皮栎
- 獐髓
- 石楠
- 金花茶花
- 麻腐
- 乌桕木根皮
- 大叶云实
- 金兰
- 铁罗伞
- 红粘谷
- 地蔷薇
- 丝线吊芙蓉
- 灯笼婆婆纳
- 绿玉树
- 厓花子
- 西红柿
- 旋花根
- 虎膏
- 瞿麦
- 家麻树
- 蛇退
- 毛果小甘菊
- 楮茎
- 泡花子
- 紫藤
- 白子菜
- 地浆
- 胡荽
- 出山虎
- 柠檬根
- 鹿耳翎根
- 白矾
- 华东瓶蕨
- 野桂皮
- 过岗龙
- 水塔花叶
- 野前胡
- 桂花枝
- 远志木蓝
- 丁香
- 雷公七
- 短柄五加
- 鸡筋参
- 叉枝藻
- 升麻
- 西藏酸模
- 瓣蕊唐松草
- 杏子
- 水贯众
- 黄花母根
- 紫金血藤
- 金鸡尾巴草根
- 飞来鹤
- 蝉花
- 乌骨藤
- 粗糠柴
- 地仙桃
- 莿(木冬)
- 阔叶赤车使者
- 鸡脚刺
- 血叶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