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羽藓
《中华本草》:大羽藓
拼音注音
Dà Yǔ Xiǎn
英文名
cymbifolium Thuidium
出处
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羽藓科植物大羽藓的全草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huidium cymbifolium(Doz. Et Molk.) Doz.et Molk.[Hypnum cymbifolium Doz.et Molk.;Thuidium japonicum Doz.et Molk.ex Lac.]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采收,民间一般取本品烤干备用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huidium cymbifolium(Doz. Et Molk.) Doz.et Molk.[Hypnum cymbifolium Doz.et Molk.;Thuidium japonicum Doz.et Molk.ex Lac.]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采收,民间一般取本品烤干备用。
原形态
植物体交织成片,鲜绿色、黄绿色。茎匍匐,一般规则二至三回羽状分枝。鳞毛多数,披针形至线形,分叉。茎叶三角状卵圆形或阔三角形,具褶,先端延长成6-16枚细胞单列组成的长毛尖;边缘具细齿;中肋粗壮,止于叶尖,背具刺疣;中部细胞卵菱形至长圆形,具单疣。枝叶凹,内弯,长卵形,短尖,边具细齿。中肋达叶长度的2/3,中部细胞多角形、菱形。雌雄异株。蒴柄细长;孢蒴长卵形,弯曲;蒴盖具斜喙;蒴帽兜形,平滑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岩石表面、林地湿土面及树干上。
资源分布:产于陕西、江苏、浙江、湖北、云南、西藏等省区。
资源分布:产于陕西、江苏、浙江、湖北、云南、西藏等省区。
性味
淡;凉
归经
心;肝;胃经
功能主治
清热;拔毒;生肌。主水火烫伤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研末,加菜油调敷或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味淡,性凉。有清热、拔毒、生肌等功能。用于治水火烫伤。民间一般取本品烤干,研末,加菜子油外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漆子
- 棕板
- 酸浆根
- 细葛缕子
- 浙江七叶树
- 鸡脚莲
- 八哥
- 新疆木通
- 独角莲
- 野木鱼
- 鸭
- 桂皮紫萁
- 冷蕨
- 九香虫
- 麻柳树根
- 刺苞南蛇藤
- 麻鱼骨
- 山乌龟
- 无爷藤
- 水仙花
- 菵米
- 鸭儿芹
- 落地荷花
- 乌蔹莓
- 鸡屎藤
- 马草
- 中间骨牌蕨
- 朱砂藤
- 麻油
- 水鳖
- 西桦
- 小山稔
- 海豘鱼
- 檵花
- 千打锤
- 香茅花
- 泥鳅
- 碗花草
- 大蓑衣藤根
- 芸薹
- 独脚柑
- 粉团花
- 幌伞枫
- 三爪金龙
- 矩叶酸藤果
- 薯良
- 人参娃儿藤
- 褐盖肉齿菌
- 千里找根
- 南板蓝根
- 梧桐子
- 蛇不见
- 多花猕猴桃
- 肥猪苗
- 四楞筋骨草
- 对节叶根
- 火秧竻
- 茅香根
- 耳水苋
- 土党参
- 白石英
- 水黄
- 满江红
- 肖菝葜
- 猴闼子
- 小朴松实
- 鹿心草
- 虱子草
- 瑞香花
- 白背三七
- 山藤藤果
- 银朱
- 紫菜
- 豺肉
- 二仙桃
- 芦荟根
- 山楂
- 拔毒散
- 马鞍藤根
- 鸡血
- 甘遂
- 鹿蹄根
- 黄花獐牙菜
- 蝇子草
- 铁锈
- 蛇婆
- 芸香
- 过江龙
- 醍醐
- 壁虎
- 大头艾纳香
- 灰毛婆婆纳
- 槲叶
- 雀梅藤
- 白蒿花
- 樟木钻
- 栲栗叶
- 野鸡草
- 青刺尖
- 异叶米口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