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鱼藻
《中华本草》:金鱼藻
拼音注音
Jīn Yú Zǎo
别名
藻、细草、软草、鱼草。
出处
《植物名实图考》中有藻,云:"藻,《尔雅》:莙,牛藻,注:似藻而大。陆玑诗疏:有二种,一似蓬蒿,一如鸡苏,皆可为茹。"所附之图,似蓬蒿者,今考证似为本种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金鱼藻科植物金鱼藻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eratophyllum demersum L.采收和储藏:四季可采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金鱼藻 多年生沉水草本,全株暗绿色。茎细柔,长20-60cm,有分枝。叶轮生,每轮6-8叶;无柄;叶片长5-25mm,2歧或细裂,裂片线状,长1.5-2.5cm,具刺状小齿。花小,单性,雌雄同株或异株,腋生,无花被;总苞片8-12,钻状;雄花具多数雄蕊;雌花具雌蕊1枚,子房长卵形,上位,1室;花柱呈钻形。小坚果,卵圆形,光滑,长4-6mm。花柱宿存,基部具刺。花期6-7月,果期8-10月。
栽培
1.生物学特性 为水生草本植物,生命力较强,适温性较广,在水温低至4℃时也能生长良好。我国华北、华东、华中及西南温暖地区的天然水域中均有分布,也可养殖于鱼缸中供人观赏。[br]2.栽培技术 用营养体分割繁殖,采到金鱼藻后切断部分枝叶投入水中或埋入沙中3-5cm,枝叶会很快生根,逐渐生长分枝。[br]3.金鱼藻在水温较高时生长较快,水温低时,生长放慢或停止。栽种过程中通常不施肥,鱼类的排泄物和呼出的二氧化碳就可作肥料。当水草上附着藻类时,通常用硫酸铜溶液处理,水中7.0×10^-7(0.7ppm)浓度的硫酸铜便可有效地杀灭藻类而对金鱼藻生长没有影响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700m以下的淡水池沼、湖泊及河沟中,常生于1-3m深的水域中,形成密集的水下群落。资源分布: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全草呈不规则丝团状,全体绿褐色,茎细柔,长短不一,长达60cm,具分枝。叶轮生,每轮6-8叶,叶片常破碎,一至二回二歧分叉,裂片线条形,边缘仅一侧具刺状小齿。有时可见暗红色小花,腋生,总苞片钻状。小坚果宽椭圆形,平滑,边缘无翅,有3长刺。
化学成分
金鱼藻含质体蓝素(plastocyanine)及铁氧化还原蛋白(ferredoxin),前者为含铜蛋白质,而后者为含铁蛋白质。
药理作用
小鼠实验表明,本品能降低血清胆甾醇,作用强于海带,醚提物的作用,不及醚处理后的残渣。
性味
甘;淡;凉
功能主治
凉血止血;清热利水。主血热吐血;咳血;热淋涩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6g;或入散剂。
注意
虚寒性出血,以及大便溏泄者禁服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金鱼藻
拼音注音
Jīn Yú Zǎo
别名
细草、鱼草、软草、松藻
来源
金鱼藻科金鱼藻属植物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L.,以全草入药。四季可采,晒干。
性味
淡,凉。
功能主治
止血。用于吐血。
用法用量
1~2钱,研粉吞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骆驼蓬子
- 黄花紫堇
- 假芫茜
- 核桃青龙皮
- 八楞麻
- 冻绿叶
- 野席草根
- 小叶云实
- 长管香茶菜
- 黄龙藤
- 牛角瓜
- 云苔草
- 薄叶卷柏
- 小百部
- 鲤鱼鳞
- 樗白皮
- 千灵丹
- 蔓胡颓子叶
- 观音茶
- 越瓜
- 竹黄
- 自消容根
- 树地瓜
- 僵蛹
- 秀丽野海棠
- 鬼灯笼
- 小赤麻
- 建砂仁
- 鲇鱼
- 刺石榴
- 血桐
- 沼生柳叶菜
- 滇瓦花
- 酥
- 鹿耳翎
- 丛毛榕根
- 狗尾草子
- 玉珊瑚根
- 翅茎香青
- 慈竹叶
- 枳椇
- 刺梨叶
- 番木瓜
- 盐酸树
- 棘胸蛙
- 土瓜狼毒
- 栗柄金粉蕨
- 草灵仙
- 狼萁草
- 拿虎
- 朴松实
- 月季花根
- 狗脊贯众
- 落霜红
- 芙蓉花
- 杜松
- 丛枝蓼
- 蝉蜕
- 粪箕笃
- 九莲灯
- 鸡公柴果
- 白独活
- 蚂蚁
- 大叶白纸扇
- 滇西风毛菊
- 叶上果根
- 倒吊笔
- 白枪杆根
- 春花木
- 灯心草
- 大马蹄蕨
- 毛水苏
- 芭蕉叶
- 扭筋草
- 渐尖叶独活
- 高粱泡
- 还阳草
- 帽兰
- 红鬼笔
- 金丝杜仲
- 丽春花果实
- 西瓜
- 狗屎花
- 五味藤
- 刀豆
- 小草寇
- 独龙
- 枣核
- 八仙过海
- 长节珠
- 铧头草
- 萱草根
- 牛筋草
- 枫寄生
- 一颗血
- 狐狸尾
- 火炭母
- 刺藦苓草
- 锅铲叶
- 长春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