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背枇杷叶
《中华本草》:金背枇杷叶
拼音注音
Jīn Bèi Pí Pá Yè
出处
出自《陕西中草药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杜鹃花科植物陇蜀杜鹃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hododendron przewalskii Maxim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采后刷去叶背面的绒毛,切丝生用或密炙用。
原形态
黄连花,多年生草本,株高40-80cm。具机走的根茎。茎直立,粗壮,下部无毛,上部被褐色短腺毛,不分枝或有少数分枝。叶对生,或3-4枚轮生;无柄或具极短的柄;叶片椭圆状披针形,长4-12cm,宽5-40mm,先端锐尖至渐尖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900-4000m的高山阴坡混交林中,也有单独成林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四川。
形状
叶中含有效成分总黄酮(flavones),杜鹃花毒素(rhodotoxin),鞣质含量为8.31%-10.80%,2-5月较高;杜鹃花毒素含量为0.06%-0.1%,3-6月较高;黄酮含量为2.10%-2.64%,6-9月较高[1]。
药理作用
试管法抗菌实验表明,同属植物太白杜鹃叶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白色葡萄球菌、变形杆菌的抗菌效价为64,对痢疾杆菌、大肠杆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[1]。
性味
辛;苦;性凉;有毒
炮制
刷去叶背绒毛,切丝生用或蜜炙用。
功能主治
清肺;止咳化痰。主咳嗽气喘;痰多色黄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-6g;或代茶饮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。
各家论述
《陕西中草药》:清肺泻火,止咳化痰。治咳嗽,痰喘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金背枇杷叶
拼音注音
Jīn Bèi Pí Pá Yè
别名
光背杜鹃、野枇杷(《防治老年慢性气管炎药用植物资料》)。
出处
《陕西中草药》
来源
为杜鹃花科植物陇蜀杜鹃的叶。全年可采,刷去叶背绒毛,切丝生用或蜜炙用。
原形态
常绿灌木,高达3米。幼枝黄色,无毛。叶簇生枝顶,革质,宽卵形或倒卵形,长5~10厘米,先端尖或突尖,基部圆形或近心形,上面光滑,叶脉凹入,下面密被黄褐色绒毛,以后渐落;叶柄淡黄色,无毛,长1~2厘米。伞房状总状花序顶生,有花10余朵;花白色至粉红色;花萼短,无毛,有半圆形齿;花冠钟形,裂片5,圆形而有缺刻;雄蕊10;子房有粉状毛。蒴果圆柱形,长约1.2厘米,具8个槽,无毛,花柱宿存。花期5~6月。
生境分布
多生于高山阴坡。分布陕西、甘肃、四川、青海等地。
性味
①《陕西中草药》:"辛苦,平。"
②《防治老年慢性气管炎药用植物资料》:"辛苦,平,有毒。"
功能主治
《陕西中草药》:"清肺泻火,止咳化痰。治咳嗽,痰喘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3分;或代茶饮。
注意
《陕西中草药》:"金背枇杷叶反芋儿七,叶背绒毛有毒,内服刷去。"
复方
①治痰喘:金背枇杷叶二钱,追风七三钱,竹根七二钱,盘龙七二钱,伸筋草二钱,木通一钱。水煎服。(《防治老年慢性气管炎药用植物资料》)
②治老年慢性气管炎:光背杜鹃叶三钱,蒲公英、黄芪各二钱。制成100毫升水煎剂,分三次一天服完。十天为一疗程。(《防治老年慢性气管炎药用植物资料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金背枇杷果
- 淡豆豉
- 金背枇杷花
- 香薷
- 雪三七
- 海桑
- 雪山鼠尾草
- 翅茎蜂斗草
- 淡味当药
- 香青兰
- 香面叶
- 香茅
- 香叶子
- 红花点地梅
- 香胶木叶
- 香椿子
- 雪山芪
- 香花菜
- 香榧草
- 鳕鱼
- 雪灵芝
- 香果树
- 白背叶根
- 须叶藤叶
- 香果脂
- 五香藤
- 脱力草
- 香石藤果
- 降龙草
- 香蕉根
- 香茅根
- 红背酸藤
- 香胶木根皮
- 香构
- 香附
- 香芋
- 香唐松草
- 香橼根
- 香蓼
- 木椒根
- 珠果黄紫堇
- 雪山一支蒿
- 凤尾七
- 雪茶
- 芋头
- 胡葱子
- 铁精
- 毛诃子
- 黑芝麻
- 梧桐
- 雪见草根
- 雪人参
- 匐地龙
- 雪山林
- 雪猪油
- 赤楠蒲桃叶
- 木瓜枝
- 猪毛蕨
- 蚕豆荚壳
- 香樟根
- 岗柃
- 鳗鲡鱼
- 须花参
- 铁脚威灵仙叶
- 绣球花
- 单叶铁线莲
- 回心草
- 梨
- 过墙风
- 帽兰
- 黄秦艽
- 小茅香
- 一点红
- 狼油
- 天仙果
- 酸水草
- 一匹草
- 苍蝇草
- 海狸香
- 荠菜子
- 黄毛岩白菜
- 椿树花
- 刮筋板
- 家白蚁
- 朱顶红
- 刷把草
- 风化硝
- 黄葵
- 吐烟花
- 枫寄生
- 粟米
- 麻羊藤
- 茄子根
- 金钮扣
- 箭叶蓼
- 水獭肝
- 扶桑花
- 虎肾
- 蒲草根
- 川层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