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叶闭鞘姜
《中华本草》:光叶闭鞘姜
拼音注音
Guānɡ Yè Bì Qiào Jiānɡ
别名
牛尾巴茶、樟柳头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姜科植物光叶闭鞘姜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ostustonkinensisGagnep.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,除去茎叶,洗净,鲜用或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光叶闭鞘姜,多年生草本,高2-4m。茎常分枝。叶片倒卵状长圆形,长12-20cm,宽4-8cm,先端具短尖头,基部渐狭或近圆,上下两面均无毛;叶鞘抱茎,套接。穗状花序球形或卵形,自根茎生出,直径约8cm;总花梗长4-13cm,外被套接的红色鞘状苞片;苞片覆瓦状排列,长圆形,长2.5-4.5cm,被短柔毛,先端具锐利的硬尖头;小苞片长1-1.4cm。花黄色,花萼管状,长约3cm,具3齿,齿端锐尖;花冠管较萼管为长,裂片条状披针形,长约3.2cm,近相等;唇瓣喇叭形,长5-6cm,基部稍收缩;发育雄蕊淡黄色,花瓣状,长约3cm,先端微缺;子房三棱形。蒴果球形,直径约1cm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90-600m的山地林阴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广西和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辛;性寒
功能主治
利水消肿;祛风湿;解毒。主肝硬化腹水;肾炎水肿;尿路感染;阴囊肿痛;风湿痹痛;无名肿毒;荨麻疹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9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煎水洗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四楞通
- 白辣蓼
- 乌金草
- 菱粉
- 半春莲
- 羊心
- 待宵草
- 黄羊油
- 奇蒿
- 虎耳草
- 禾叶毛兰
- 梗通草
- 水苏
- 扇叶人字果
- 滑叶木通
- 黄缅桂果
- 黄杨子
- 小金挖耳
- 凤眼果
- 水杨梅根
- 胡桃根
- 蓝布正
- 辣椒头
- 画眉草
- 灰蓟
- 绿豆叶
- 红薯细辛
- 山棯叶
- 山橙
- 土瓜狼毒
- 密花轮环藤
- 倒根野苏
- 春花胡枝子
- 芒萁骨
- 光叶水苏
- 小麦麸
- 湿鼠曲草
- 原蚕子
- 消毒药
- 乌鸦胆
- 木半夏叶
- 黄皮根
- 刺黄柏
- 橡木皮
- 水凤仙
- 鲨鱼肉
- 野山茶
- 天青地红
- 荷蒂
- 和血丹
- 地菍
- 海藻石
- 石榴皮
- 桦叶荚蒾
- 仙掌子
- 白铃子
- 埋博树
- 山枝根
- 菱壳
- 大叶金花茶叶
- 小千金
- 尾叶越橘
- 毛叶轮环藤
- 茄根
- 对叶油麻叶
- 黄莲花
- 独脚蟾蜍
- 山玉兰
- 单花芥
- 水朝阳根
- 树地瓜
- 白车轴草
- 琥珀
- 地杨梅
- 莽草根
- 栎叶槲蕨
- 老虎刺
- 虎石头
- 光叶巴豆
- 山臭草
- 山棯子
- 蔓胡颓子根
- 倒插花
- 草乌
- 山鸡
- 小粘药
- 巴掌草
- 海人草
- 大黄连刺
- 南蛇竻苗
- 白鸭肉
- 大皂角
- 米碎木皮
- 毛柄锦香草
- 乌骚风
- 海蜇皮
- 蟹壳
- 海杧果
- 地麻黄
- 小六月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