皂柳根
《中华本草》:皂柳根
拼音注音
Zào Liǔ Gēn
别名
毛狗条根
出处
出自《贵州民间药物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杨柳科植物皂柳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lix wallichiana Anderss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挖,洗净;晒干。
原形态
灌木或乔木。小枝红褐色、黑褐色或绿褐色。芽有棱,常外弯,红褐色或栗色。叶片披针形、长圆状披针形、卵状长圆形或狭椭圆形,长4-8(-10)cm,宽1-2.5(-3)cm;先端急尖或渐尖,基部楔形至圆形,幼叶发红色;全缘;叶柄长约1cm;托叶小,比叶柄短,半心形,边缘有牙齿。花序先叶开放或近同时开放,雄花序长1.5-2.5(-3)cm;雄蕊2,花药大,花丝纤细,离生;苞片赭褐色或黑褐色;腺体1,卵状长方形;雌花序圆柱形,长2.5-4cm;子房狭圆锥形,花柱短至明显,柱头2-4裂;苞片赭褐色或黑褐色;腺体同雄花。蒴果长可达9mm,开裂后果瓣向外反卷。花期4月中、下旬至5月初,果期5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谷溪流旁、林缘或山坡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北、西南、及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浙江、湖北、湖南、西藏。
性味
辛;苦;涩;性凉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解热止痛。主风湿关节痛;头风头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煎汤熏洗;或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皂柳根
拼音注音
Zào Liǔ Gēn
出处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来源
为杨柳科植物皂柳的根。全年可采。
原形态
皂柳,又名:毛狗条、山杨柳。
灌木或小乔木。小枝黑褐色,幼时有绢状毛,后渐无毛;冬芽平滑无毛。叶互生,倒卵状披针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,长4~10厘米,宽1~3匣米,先端渐尖,基部阔楔形,全缘或有微锯齿,上面初时有绢状毛,后渐无毛而光滑,下面青白色,近于无毛;叶柄长8~15毫米,无毛;托叶小。柔荑花序生于有短苞的梗上,近于无柄,毛多;仅有1腺体;雄花序长2~3厘米;雌花序长2~5厘米,结果者长达10厘米;苞黑褐色,先端钝;雄蕊2,离生,花丝平滑无毛;子房嘴状,有短柔毛,花柱短,柱头长卵形以至长椭圆形,为微凹状2裂。蒴果长约9毫米,有疏柔毛。
生境分布
多生于山野荒坡。分布浙江、湖北、河南、陕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性微寒,味辛酸涩。
功能主治
驱风,解热,除湿。
复方
①治风湿关节炎:皂柳根一两,煎水服;亦可熏洗患处。
②治头风痛:皂柳根五钱,石菖蒲、橙子皮各三钱。捣绒,炒热,包患处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竹叶椒根
- 铁线草
- 粘山药
- 牛尾菜
- 牛胞衣
- 鸭血
- 窄叶飘带草
- 田麻
- 竹叶参
- 贯众
- 龟版
- 鱼蓼
- 山葡萄
- 毛蕊花
- 野烟
- 过路惊
- 过山风
- 酸猴儿
- 露兜竻蔃
- 鸭脚木叶
- 知母
- 地仙桃
- 鼠标蛇
- 独脚乌桕叶
- 水牛角浓缩粉
- 鹦鹉
- 鹬肉
- 橘红珠
- 花姬蛙
- 破碗掌脚树
- 桉油
- 皮哨子
- 鬼盖
- 鱼肠草
- 鸭儿芹
- 小花黄堇
- 夏至草
- 鳜鱼
- 贵州獐牙菜
- 矮醋栗
- 竹衣
- 苹果
- 破骨风
- 麝肉
- 南蛇簕
- 黍茎
- 火棘
- 短穗兔耳草
- 鲎壳
- 蒙古马兰
- 柏根白皮
- 大脚菇
- 红花栝楼
- 荷莲豆菜
- 胆木
- 紫堇
- 野葡萄藤
- 下草
- 滨旋花
- 橘核
- 凤尾兰
- 地红子
- 篦梳剑
- 梧桐
- 太子参
- 蝤蛴
- 薯莨
- 筋藤
- 檵花叶
- 黄羊角
- 吊岩风
- 糖橘红
- 无风自动草
- 旋复花
- 歪脖子果
- 螺蛳
- 满树星
- 炉甘石
- 地棠花
- 金箔
- 大管
- 苜蓿根
- 回阳生
- 毛冬瓜根
- 老君须
- 菊花叶
- 倒提壶
- 木棉根
- 狗头芙蓉
- 南瓜瓤
- 山豆根
- 海底柏
- 桂花岩陀
- 野漆树叶
- 马刀
- 白花杆
- 连翘根
- 竹林消
- 椿皮
- 柑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