皂柳根
《中华本草》:皂柳根
拼音注音
Zào Liǔ Gēn
别名
毛狗条根
出处
出自《贵州民间药物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杨柳科植物皂柳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lix wallichiana Anderss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挖,洗净;晒干。
原形态
灌木或乔木。小枝红褐色、黑褐色或绿褐色。芽有棱,常外弯,红褐色或栗色。叶片披针形、长圆状披针形、卵状长圆形或狭椭圆形,长4-8(-10)cm,宽1-2.5(-3)cm;先端急尖或渐尖,基部楔形至圆形,幼叶发红色;全缘;叶柄长约1cm;托叶小,比叶柄短,半心形,边缘有牙齿。花序先叶开放或近同时开放,雄花序长1.5-2.5(-3)cm;雄蕊2,花药大,花丝纤细,离生;苞片赭褐色或黑褐色;腺体1,卵状长方形;雌花序圆柱形,长2.5-4cm;子房狭圆锥形,花柱短至明显,柱头2-4裂;苞片赭褐色或黑褐色;腺体同雄花。蒴果长可达9mm,开裂后果瓣向外反卷。花期4月中、下旬至5月初,果期5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谷溪流旁、林缘或山坡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北、西南、及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浙江、湖北、湖南、西藏。
性味
辛;苦;涩;性凉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解热止痛。主风湿关节痛;头风头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煎汤熏洗;或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皂柳根
拼音注音
Zào Liǔ Gēn
出处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来源
为杨柳科植物皂柳的根。全年可采。
原形态
皂柳,又名:毛狗条、山杨柳。
灌木或小乔木。小枝黑褐色,幼时有绢状毛,后渐无毛;冬芽平滑无毛。叶互生,倒卵状披针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,长4~10厘米,宽1~3匣米,先端渐尖,基部阔楔形,全缘或有微锯齿,上面初时有绢状毛,后渐无毛而光滑,下面青白色,近于无毛;叶柄长8~15毫米,无毛;托叶小。柔荑花序生于有短苞的梗上,近于无柄,毛多;仅有1腺体;雄花序长2~3厘米;雌花序长2~5厘米,结果者长达10厘米;苞黑褐色,先端钝;雄蕊2,离生,花丝平滑无毛;子房嘴状,有短柔毛,花柱短,柱头长卵形以至长椭圆形,为微凹状2裂。蒴果长约9毫米,有疏柔毛。
生境分布
多生于山野荒坡。分布浙江、湖北、河南、陕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性微寒,味辛酸涩。
功能主治
驱风,解热,除湿。
复方
①治风湿关节炎:皂柳根一两,煎水服;亦可熏洗患处。
②治头风痛:皂柳根五钱,石菖蒲、橙子皮各三钱。捣绒,炒热,包患处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云南山梅花
- 一味药
- 紫薇花
- 旱金莲
- 掌裂秋海棠
- 灰藋
- 枣核
- 柘树茎叶
- 朱兰
- 大苞叶千斤拔叶
- 窄叶飘带草
- 朱蕉
- 祖师麻
- 云实
- 菱茎
- 山橙叶
- 乌梢蛇
- 梓叶
- 紫油木
- 早谷藨
- 柳叶亚菊蒿
- 火炮草果
- 竹叶子
- 花锚
- 柱果木榄叶
- 柿叶
- 竹叶马豆
- 荛花根
- 中华石楠果
- 皂柳
- 指天蕉
- 竹鼠子油
- 兰花双叶草
- 紫荆桠
- 珍珠莲根
- 美人蕉
- 一味药根
- 紫竹根
- 紫葳根
- 纤花耳草
- 刺瓜
- 猪蓼子草
- 麻柳叶
- 一碗泡
- 珍珠梅
- 中华绣线梅
- 粘鱼须
- 烧伤藤
- 云母石
- 小金樱子
- 石蟾蜍
- 竹叶心
- 紫楠叶
- 粽巴叶
- 紫背天葵草根
- 准噶尔鸢尾
- 小茄
- 珍珠
- 云南地黄连
- 云南莲座蕨
- 蚕沙
- 再生稻
- 银紫丹参
- 云南风车子
- 一柱香
- 一把蔑
- 珍珠草
- 地白草
- 紫梢花
- 梓树
- 柞木根
- 朱砂莲
- 红花小独蒜
- 紫菀
- 垂果大蒜芥
- 竹叶莲
- 竹鼠肉
- 细叶乌蔹莓
- 棕竹
- 乌苏里鼠李树皮
- 老虎耳
- 一颗针
- 黑阳参
- 紫荆丫
- 一匹草
- 紫苏子
- 竹兰草
- 厚朴花
- 白残花
- 斩木橿子
- 竹节参
- 桦菌芝
- 制川乌
- 珠芽半枝
- 紫弹树叶
- 土茶
- 紫云英
- 云南野砂仁
- 谷精草
- 柘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