珠芽蓼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珠芽蓼
拼音注音
Zhū Yá Liǎo
别名
猴娃七、山高粱、蝎子七、剪刀七、染布子
来源
蓼科植物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nm L.,以根状茎入药。秋季采挖,洗净晒干备用。
性味
苦、涩,凉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散瘀止血。用于扁桃体炎,咽喉炎,肠炎,痢疾,白带,崩漏,便血;外用治跌打损伤,痈疖肿毒,外伤出血。
用法用量
2~5钱;外用适量,研粉敷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珠芽蓼
拼音注音
Zhū Yá Liǎo
英文名
RHIZOMA POLYGONI VIVIPARI
来源
本品为蓼科植物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 L.的根茎。秋季采挖,除去茎叶、细根、泥沙,晒干。
形状
本品呈扁圆柱形或团块状,常弯曲成虾状,长2~5cm,直径0.3~1.5cm;表面呈棕褐色,稍粗糙,可见较密的环节及根痕;一面隆起,另一面较平坦或略具凹槽;有时先端具棕褐色叶鞘残基。质较硬,折断面平坦,灰棕色或紫红色;白色点状的维管束排列成断续的环状。气微,味苦涩。
性味
苦、涩、微甘,温。
鉴别
本品横切面:木栓层为数列细胞,呈棕褐色,常含有棕色物。皮层狭窄。维管束外韧型,断续排列成环;木质部导管直径10~25μm。薄壁细胞有大量的草酸钙簇晶,直径50~120μm;并含淀粉粒,呈圆形,椭圆形或盔帽形,脐点点状,裂缝状。
功能主治
止泻,健胃,调经。治胃病,消化不良,腹泻,月经不调、崩漏等。
用法用量
9g;冲服或煎汤服。
贮藏
置阴凉干燥处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豆腐
- 止咳菊
- 蒲桃
- 五托莲
- 粉叶地锦
- 接骨草
- 庵 (艹闾)子
- 竹(鼠留)子牙
- 儿茶
- 蚍子草
- 蓼大青叶
- 蒲桃种子
- 香果树
- 铺地草
- 珠子参
- 天韭
- 阿胶
- 破布木
- 竹叶艾
- 霹水草
- 苦荞头
- 地朝阳
- 羚羊肉
- 大花卫矛果
- 金丝莲
- 泽兰
- 盘肠草
- 山橘叶
- 半边风
- 葡萄
- 紫茉莉
- 中华蹄盖蕨
- 蒲草根
- 蒲蒻
- 蒲葵
- 乌蛇
- 螃蟹脚
- 硼砂
- 盐麸叶
- 尖尾风
- 桐叶
- 橄榄根
- 狗肝
- 金橘核
- 糯芋
- 碎密花
- 土连翘
- 翅柄蓼
- 广香藤
- 爬山虎
- 翠雀花
- 微毛柃
- 樟木子
- 沼生柳叶菜
- 鹅血
- 石楠
- 粃壳草
- 猬心肝
- 鹅肠菜
- 复叶披麻草根
- 瓶蕨
- 胖树根
- 藨寄生
- 大避债蛾
- 蓬莪术
- 粘毛鼠尾草果
- 砒霜
- 萍蓬草根
- 绢毛木姜子
- 大叶菜
- 鸭公藤
- 苦木叶
- 白活麻
- 叶上果根
- 水黄杨木
- 锡兰肉桂
- 野苏麻
- 牡丹花
- 野黄瓜
- 苎麻皮
- 雷丸
- 盐蛇
- 蒲黄
- 绿萼梅
- 乌药花
- 马蹄荷
- 珠果黄紫堇
- 枇杷叶露
- 关白附
- 狗齿
- 獐髓
- 海蕴
- 地钱
- 虫牙药
- 白石脂
- 铜罗伞
- 豌豆七根
- 樟脑
- 鳑魮鱼
- 贴骨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