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柱花
《中华本草》:半柱花
拼音注音
Bàn Zhù Huā
别名
狗泡草、毛虫包、火溧藤、白飘草、白泡草、三失母头、疳积草、出泡草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爵床科植物半柱花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emigraphis procumbens (Lour.) Merr. [(Barleria procumbens Lour.;Hemigraphis chinensis (Nees)T. Anders .;Sericocalyx chinensis (Nees )Bremek.)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鲜用颧晒干。
原形态
半柱花 亚灌木状草本,高达1m。茎上部直立,有分枝,被粗毛,基部伏地,生根。叶对生;叶柄长4-10mm;生于主茎上的叶长圆形,长达6cm,宽约2.5cm,生于小枝上的很小。椭圆状长圆形,长2-3cm,先端短尖,基部渐狭而成一短柄,两面均被粗毛,边缘有钝锯齿。花为稠密的头状花序,顶生和腋生;苞片磊覆瓦状排列,其内通常有1朵花,苞片卵形,长约1.5cm,被粗毛,有1长尾,尾长达5mm;小苞片线形,比萼略长;萼5深裂,长约8mm,裂片线状披针形,被粗毛;花冠黄色,长约1.5cm,花管状,下部圆柱形,上部膨大,裂片5,近相等,旋转排列;雄蕊4,两两成对,内藏,花药2室,药室高低不等;子房有胚珠4,花柱线形,短2裂。蒴果线形,长约10mm。有种子4颗。花期8-1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阴蔽之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全草长可达1m。茎略呈方形,节明显,有短毛。叶对生,皱缩,完整无缺叶片椭圆形、卵形至倒卵状椭圆形,长3-10cm,先端尖至渐尖,基部楔形,下延,具短柄;边缘具策锯齿;两面疏生糙毛。
性味
味微苦;辛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利湿止痒;消肿止痛。主痢疾;疮疡;湿疹;皮肤瘙痒;毛虫刺伤;跌打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。煎水洗或鲜品捣汁涂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半柱花
别名
出泡草、白泡草
来源
爵床科半柱花Hemigraphis procumbens (Lour.) Merr.,以全草入药。
生境分布
广西。
性味
微辛,凉。
功能主治
凉血解毒,消肿止痛。
痢疾:全草3~5钱,水煎服。
跌打肿痛:鲜全草捣烂酒炒外敷。
疮疡溃烂,湿疹,皮肤瘙痒。全草适量,水煎外洗,并取鲜全草捣烂取汁外涂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猫人参
- 水茄冬叶
- 三叶排草
- 罗汉松
- 扭筋草
- 百足藤
- 芦子兰
- 三棱马尾
- 柳穿鱼
- 菊三七
- 蜗牛壳
- 刺血红
- 上山虎
- 药茴香
- 老鹳草
- 黄果茄
- 巴豆叶
- 伞杨
- 小叶莲
- 兰草
- 宝盖草
- 大叶千斤拔根
- 苏木蓝
- 香苏草
- 阔叶赤车使者
- 香芋
- 绿萼梅
- 龙涎香
- 叉歧繁缕
- 伸筋藤
- 矮脚苦蒿
- 木兰寄生
- 蟾皮
- 蛇胆
- 摇钱树
- 野决明
- 草乌
- 山玉桂
- 乌龟
- 新木姜子
- 鲛鱼皮
- 龙脷叶
- 多茎野豌豆
- 马肠薯蓣
- 白榄根
- 阿育魏实
- 猫胡子花
- 雀榕根
- 紫铜矿
- 馒头蟹
- 盾果草
- 半边藕
- 蓝锭果
- 柚根
- 三轮蒿
- 蒙自虎耳草
- 山吴萸果
- 红毛对筋草
- 橘络
- 锯鲨翅
- 地朝阳
- 龙须藤
- 朱兰
- 吴萸叶五加
- 滇南美登木
- 华南胡椒
- 虾蟆
- 横经席
- 杜楝
- 葱白
- 铁粉
- 牛尾泡
- 麦撇花藤
- 蓝花子
- 粗叶悬钩子
- 苦檀子
- 蜣螂
- 阴香皮
- 吴茱萸叶
- 鱼油
- 剑皮树菌
- 野菊花
- 通脉丹
- 白扁豆
- 金堂葶苈
- 路郎鸡
- 人参果
- 金缕梅
- 庵闾子
- 梨
- 马蹄金
- 香港四照花
- 粗叶卷柏
- 刺郎果
- 小旋花
- 山莴苣
- 石龙子
- 仰天钟根
- 贝齿
- 鸊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