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盘草
《中华本草》:血盘草
拼音注音
Xuè Pán Cǎo
别名
叶下红、红青菜、雪见草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贵州鼠尾草和血盆草带根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Salvia cavaleriei Levl.2.Salvia cavaleriei Levl.var. simplicifolia Stib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1.主根粗短,纤维状须根细长,多分枝。茎单一或基部多发枝,细瘦,四棱形,青紫色,下部无毛,上部略被微柔毛。叶形状不一,下部的为羽状复叶,较大,顶生小叶长卵圆形或披针形,先端钝或钝圆,基部楔形或圆形而偏斜,边缘有疏锯齿,上面绿色,下部紫色,侧生小叶1-3对,常较少小,上部的叶为单叶,或裂为3裂片,或于叶的基部裂出一对小的裂片;叶柄长1-7cm,下部的较长,无毛。轮伞花序2-6花,组成顶生的总状花序,或基部分枝而成总状圆锥花序;苞片披针形,带紫色;花梗与花序轴略被微柔毛;花萼筒状,外面无毛,内面上部被微硬毛伏毛,二唇形;花冠蓝紫色或紫色,外被微柔毛,内面冠筒中部有疏毛环,冠檐二唇 形,下唇与上部近等长,3裂;能痛雄蕊2,芭室退化,增大成足形,先端相互联合;退化雄蕊短小;花柱先端不相等2裂,后裂片较短。小坚果黑色,无毛。花期7-9月。2.血盘草,本变种与正种区别在于:多年生草本,叶全部基出,稀在茎最下部着生,通常为单叶,心状卵圆形或心状三角形,稀三出叶,侧生小叶小,先端锐尖或钝,具圆齿,叶柄比叶片长,无毛或被开展疏柔毛;花序被极细贴生疏柔毛,无腺毛;花紫色或紫红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生于海拔530-1300m的多岩石的山坡上、林下、水沟边。2.生于山坡、林间或沟渠边。资源分布:1.分布于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2.分布于西南及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形状
性郑州 鉴别,茎四方形,上有细柔毛,单叶对生或单数羽状复叶,叶片长卵圆形,先端渐尖或钝,基部略成心形,边缘圆齿形,上面暗紫色,下面紫红色,味脉明显,下面脉上被绒毛,办公轮状花序。气微,味微苦。
化学成分
贵州鼠尾草根含丹参酚酸(salvianolic acid)A、B、C、H和I,异丹参酚酸(isosalvianolic acid)C,紫草酸(lithospermic acid),迷迭香酸(rosmarinic acid).
药理作用
1.抗凝血作用,贵州鼠尾草水煎剂0.4g/ml体外具有完全性抗凝血作用。2.耐缺氧作用,贵州 鼠尾草水溶性注射液以相当于 30(生药)/kg剂量给小鼠腹腔注射,给药1.5h后极显着提高小鼠常压耐缺氧能力,给药3h后作用有所下降。
性味
味微苦;性凉
归经
肺;肝经
功能主治
凉血止血;活血消肿;清热利湿。主咳血;吐血;鼻血;崩漏;创伤出血;跌打伤痛;疮痈疖肿;湿热泻痢;带下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研末撒布伤口或加水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消石
- 小米口袋
- 小红袍
- 四叶草
- 小茜草
- 骆驼蓬子
- 锯齿王
- 扇蕨
- 小黄连刺
- 山枇杷根
- 小箭草
- 西南菝葜
- 细叶七星剑
- 牛肝菌
- 铁粉
- 胡桃青皮
- 小蒜
- 糯米藤
- 破骨风
- 心叶风毛菊
- 虎杖
- 马鬃
- 血桐
- 小果卫矛
- 白檀
- 麻妹条叶
- 蜘蛛七
- 金丝梅
- 小草
- 牛脑
- 水栀叶
- 兖州卷柏
- 血党
- 牛皮草
- 虎斑游蛇
- 蒲桃种子
- 山禾串
- 挖耳草
- 临时救
- 大蓑衣藤根
- 龙船花
- 黑面叶根
- 蟹爪兰
- 黄木耳
- 花蜘蛛
- 春不见
- 马肠薯蓣
- 新疆卫矛
- 亚泵礴
- 大黑头草
- 山核桃叶
- 合掌草
- 天星藤
- 山吴萸
- 黑鹅脚板
- 松树梢
- 松寄生
- 树锦鸡儿
- 树花
- 地桃花
- 雪三七
- 水莎草
- 树地瓜根
- 熊掌
- 柄果槲寄生
- 水八角
- 香茅
- 刺血红
- 香椿子
- 水仙根
- 鳕鱼
- 小一支箭
- 羊屎木
- 香花菜
- 蟹爪
- 须叶藤叶
- 岩笋
- 香果脂
- 红蓝地花
- 水线草
- 桑枝
- 中华剑蕨
- 雀舌豆
- 蒲儿根
- 尖齿耳蕨
- 细锥香茶菜
- 獭皮毛
- 桑沥
- 香茅根
- 香蕉根
- 凤凰木
- 象皮木
- 金盏菊根
- 桑耳
- 香唐松草
- 獐骨
- 苦豆根
- 鸨油
- 香构
- 香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