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盘草
《中华本草》:血盘草
拼音注音
Xuè Pán Cǎo
别名
叶下红、红青菜、雪见草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贵州鼠尾草和血盆草带根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Salvia cavaleriei Levl.2.Salvia cavaleriei Levl.var. simplicifolia Stib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1.主根粗短,纤维状须根细长,多分枝。茎单一或基部多发枝,细瘦,四棱形,青紫色,下部无毛,上部略被微柔毛。叶形状不一,下部的为羽状复叶,较大,顶生小叶长卵圆形或披针形,先端钝或钝圆,基部楔形或圆形而偏斜,边缘有疏锯齿,上面绿色,下部紫色,侧生小叶1-3对,常较少小,上部的叶为单叶,或裂为3裂片,或于叶的基部裂出一对小的裂片;叶柄长1-7cm,下部的较长,无毛。轮伞花序2-6花,组成顶生的总状花序,或基部分枝而成总状圆锥花序;苞片披针形,带紫色;花梗与花序轴略被微柔毛;花萼筒状,外面无毛,内面上部被微硬毛伏毛,二唇形;花冠蓝紫色或紫色,外被微柔毛,内面冠筒中部有疏毛环,冠檐二唇 形,下唇与上部近等长,3裂;能痛雄蕊2,芭室退化,增大成足形,先端相互联合;退化雄蕊短小;花柱先端不相等2裂,后裂片较短。小坚果黑色,无毛。花期7-9月。2.血盘草,本变种与正种区别在于:多年生草本,叶全部基出,稀在茎最下部着生,通常为单叶,心状卵圆形或心状三角形,稀三出叶,侧生小叶小,先端锐尖或钝,具圆齿,叶柄比叶片长,无毛或被开展疏柔毛;花序被极细贴生疏柔毛,无腺毛;花紫色或紫红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生于海拔530-1300m的多岩石的山坡上、林下、水沟边。2.生于山坡、林间或沟渠边。资源分布:1.分布于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2.分布于西南及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形状
性郑州 鉴别,茎四方形,上有细柔毛,单叶对生或单数羽状复叶,叶片长卵圆形,先端渐尖或钝,基部略成心形,边缘圆齿形,上面暗紫色,下面紫红色,味脉明显,下面脉上被绒毛,办公轮状花序。气微,味微苦。
化学成分
贵州鼠尾草根含丹参酚酸(salvianolic acid)A、B、C、H和I,异丹参酚酸(isosalvianolic acid)C,紫草酸(lithospermic acid),迷迭香酸(rosmarinic acid).
药理作用
1.抗凝血作用,贵州鼠尾草水煎剂0.4g/ml体外具有完全性抗凝血作用。2.耐缺氧作用,贵州 鼠尾草水溶性注射液以相当于 30(生药)/kg剂量给小鼠腹腔注射,给药1.5h后极显着提高小鼠常压耐缺氧能力,给药3h后作用有所下降。
性味
味微苦;性凉
归经
肺;肝经
功能主治
凉血止血;活血消肿;清热利湿。主咳血;吐血;鼻血;崩漏;创伤出血;跌打伤痛;疮痈疖肿;湿热泻痢;带下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研末撒布伤口或加水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瓜子藤
- 钩石斛
- 鳗鲡鱼血
- 黄断肠草
- 阿魏侧耳
- 狗牙花
- 白龙穿彩
- 百齿卫矛
- 白蘑
- 蛾眉石凤丹
- 糖芥
- 西藏角蒿
- 狗胆
- 八节毛
- 柞木
- 马甲子叶
- 矮卫矛
- 五指毛桃根
- 鸡脑
- 鸡血
- 百部
- 过路惊
- 榔榆茎
- 竹蠹虫
- 竹黄
- 竹蜂
- 龟甲
- 百灵草
- 苦竹茹
- 金铁锁
- 虾壳钱
- 鸡脚草乌
- 苦蘵果实
- 芜菁
- 象牙草
- 贵州卷柏
- 露蜂房
- 狗泡草
- 中华短肠蕨
- 乌木屑
- 艾虎
- 鸡头
- 狗核树
- 岗松根
- 狗肝菜
- 过山风
- 阿里红
- 鸡脚莲
- 檵花叶
- 展花乌头
- 星色草
- 赤沙糖
- 大羊角瓢
- 青羊参
- 风毛菊
- 野芫荽
- 黄麻
- 香附
- 八股绳
- 豹骨
- 葛藟叶
- 洋芋
- 雀麦
- 肺心草
- 二叶舌唇兰
- 苦楝子
- 峨眉耳蕨
- 返顾马先蒿
- 香石藤果
- 葛根
- 乳白香青
- 青兰
- 青箭杆草
- 黑虎耳草
- 峨参叶
- 光慈姑
- 青蒿根
- 百合
- 土附子
- 五倍子内虫
- 鸡油菌
- 羊蹄甲
- 通草
- 铁轴草
- 黄连
- 鬼盖
- 瓜子金
- 苦天茄
- 百足藤
- 黑蒿
- 铁藤
- 香石藤叶
- 厚叶旋蒴苣苔
- 小果卫矛
- 珠子参
- 朱顶红
- 苡芭菊
- 龟胶
- 鸡冠苗
- 瓦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