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棉花
《中华本草》:水棉花
拼音注音
Shuǐ Mián Huā
别名
野棉花、满天星、五匹马
英文名
root or leaf of Whiteback Hupeh Anemone
出处
出自《云南中草药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毛茛科植物水棉化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nemone hupehensis Lem. F. alba W. T. Wang[A.hupehensis Lem.var.simplicifolia W.T.Wang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采收,洗净,切片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水棉花,多年生草本,高30-60cm。根木质花,顶端具纤维状毛。基生叶通常为三出复叶,有时为单叶;小叶斜卵形或卵圆形,长3-9cm,宽2-8cm,边缘有锯齿,叶背密生白色绵毛。花茎直立,疏被柔毛;聚伞花序顶生,二至三回分枝或不分枝;苞片3,似基生叶,但较小;萼片5,白色或带粉红色,倒卵形,长2-3cm,宽1.3-2cm,外面有短绒毛;雄蕊多数,长约为萼片长度的1/4;心皮多数,生于球形的花托上,子房有长柄,聚合果球形;瘦果有细柄,密生丝状毛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1200-3500m的山地草坡或沟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台湾、四川西部、贵州、云南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根圆锥叉状条形,略弯曲,少有分枝,长10-20cm。根头部常分为两岔,顶端有茎、叶残基,被有细小黄白色茸毛。表面棕褐色,有多数不规则纵纹及少数须根痕。质坚硬,易折断,断面略显纤维性,木部黄棕色。气微,味苦、辛。
性味
苦;涩;寒;有毒
归经
大肠;心;胃经
功能主治
清热除湿;活血祛瘀。主痢疾;淋病;风湿性关节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;或浸酒(每次含生药量不能超过3g)。
注意
孕妇忌服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水棉花
拼音注音
Shuǐ Mián Huā
别名
满天星、花升麻、绿升麻、野棉花
出处
《云南中草药》
来源
为毛莨科植物白背湖北银莲花的根、叶。夏、秋采收,洗净,切片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30~60厘米。全体有毛。根圆锥形,深褐色,顶端具纤维毛。茎直立。叶基生,3出复叶,小叶斜卵形或卵圆形,长3~9厘米,宽2~8厘米,边缘有锯齿;茎生叶较小,叶背密生白色绵毛。聚伞花序顶生;花白色。瘦果,密生丝状毛。
生境分布
多生于旷野草地或疏林中。
性味
苦涩,寒,有毒。
功能主治
清热除湿,活血祛疾。
注意
孕妇忌服。
复方
①治痢疾,淋病,难产,死胎,胃痛,食积:野棉花一至三钱。水煎服。
②治风湿关节痛,外伤所致内出血:野棉花根适量,泡酒服(每次含生药量不能超过一钱)。
③治疮疡:野棉花鲜叶取汁外搽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水葫芦
- 水鸡油
- 蜀葵花
- 水半夏
- 水蓼根
- 水金凤茎叶
- 蜀漆
- 水翁花
- 水虾子草
- 水红袍
- 毛冬瓜根
- 水竹叶
- 水翁叶
- 水晶花
- 水茄冬子
- 毛青杠
- 芒茎
- 水麻叶
- 马桂花
- 鼠标蛇
- 水团花根
- 马尿花
- 水流豆
- 水芹菜
- 沙拐枣
- 水黾
- 沙枣花
- 蛇迷草
- 鳝鱼皮
- 水草乌
- 马桑叶
- 蘼芜
- 芒消
- 毛勾儿茶
- 生瓜
- 疝气草
- 黍根
- 水菖蒲
- 沙棘
- 脉果漆
- 毛罗勒
- 毛轴莎草
- 朴树叶
- 酥油
- 金银忍冬
- 水牛角
- 水马桑
- 鼠胆
- 水莎草
- 毛桤
- 水团花
- 芒果核
- 水老虎
- 水锦树
- 水黄连
- 马宝
- 没食子
- 满天飞
- 佩兰
- 毛杨梅皮
- 水麻根
- 烧伤藤
- 芒萁骨根
- 水蓑衣
- 蚂蚁上树
- 沙枣树皮
- 生漆
- 生藤
- 水游草
- 水细辛
- 水翁根
- 毛节兔唇花
- 满天星
- 水绵
- 水虾草根
- 芒萁
- 毛叶楼梯草
- 马尾连
- 马棘
- 水罗伞
- 毛冬青叶
- 蜀五加
- 鲨鱼骨
- 毛蒌
- 头顶一支花
- 水湿柳叶菜
- 水黄花
- 芒
- 普洱茶
- 水莲沙
- 朴树根皮
- 毛莸
- 水毛花根
- 泡桐木皮
- 沙斑鸡
- 沙果
- 蛇婆子
- 水茄
- 水茄冬果
- 毛叶西香罗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