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对节子叶
《中华本草》:白对节子叶
拼音注音
Bái Duì Jiē Zǐ Yè
英文名
Swida macrophylla(Wall.) Sojak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山茱萸科植物(木来)木的叶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wida macrophylla (Wall.) Sojak
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收、晒干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wida macrophylla (Wall.) Sojak
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收、晒干
原形态
落叶乔木或灌木,高4-15m。一年生枝赤褐色,疏生柔毛,有棱角。叶对生;叶柄长1.6-3cm,上面有浅沟,基部略呈鞘状;叶片椭圆状卵形至椭圆状长圆形,长8-16cm,宽4-8cm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或宽楔形,侧脉5-7对,弓状弯曲。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,长8-9cm,宽9-11cm;总花梗红色,花小,白色至黄色;花萼裂片4,齿三角形,外面褐柔毛;花瓣4,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;雄蕊4,花药丁字形着生;子房下位,花柱短,棍棒表,宿存。核果球形,成熟时蓝黑以,核骨质,扁球形,两侧各有1条浇沟及6条脉纹。花期6-7月,果期8-9月。
性味
味苦;辛;性平
功能主治
祛风通络;疗疮止痒。主风湿痛;中风瘫痪;疮疡;风疹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;或泡酒。外用:适量,煎汤洗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米面蓊叶
- 羽叶丁香
- 红敷地发
- 毛叶石楠根
- 蒙疆苓菊
- 云南红豆蔻果
- 狐头
- 乌蛇膏
- 竹鱼
- 蒲黄
- 黄花香薷
- 一枝旗
- 绿玉树
- 蜈蚣刺
- 白鹅膏
- 羊肾
- 獐骨
- 鹰爪枫
- 五叶薯
- 荫风轮
- 冷蕨子草
- 银叶树
- 紫木通
- 醉魂藤
- 白石英
- 人乳汁
- 白桦皮
- 竹节七
- 樟树果
- 臭黄荆子
- 密马
- 庐山石韦
- 大山黧豆
- 梵天花根
- 木荷
- 旋花苗
- 石蔓藤
- 牛抄藤
- 马唐
- 金橘露
- 棕榈皮
- 虫实
- 天目木兰
- 小扁豆
- 戴星草
- 大黑头草
- 花苜蓿
- 肉桂
- 蘽根
- 蚱蜢
- 刺楸茎
- 马鬐膏
- 喜树叶
- 土附子
- 癞皮根
- 尖尾风根
- 狗娃花
- 倒莓子
- 鲎壳
- 旱柳
- 牛奶树
- 小蓑衣藤
- 虎头兰
- 骨碎补毛
- 山鸢尾
- 马骝卵
- 密毛桃叶珊瑚果
- 黄瓜皮
- 麋角
- 小马齿苋
- 臭山羊
- 糕菜
- 蛏肉
- 西南金刚藤
- 刀口药
- 鬼盖
- 棱子芹根
- 漆树木心
- 银耳
- 海州常山
- 浙皖粗筒苣苔
- 萝藦
- 葱须
- 臭牡丹
- 王孙
- 小果金花茶叶
- 华南铁角蕨
- 翅卫矛
- 豆腐渣果根
- 毛木通
- 水黄
- 五叶壁藤
- 五色梅叶
- 蚌兰花
- 蒙自水芹
- 吊山桃
- 杏树皮
- 莎木面
- 木耳
- 川黔鸭脚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