蚯疽草
《中华本草》:蚯疽草
拼音注音
Qiū Jū Cǎo
别名
白头菜、夜明草、肉桂草、泥鳅菜、鱼眼草 、茯苓菜
英文名
all-grass of Auriculate dichrocephala
出处
出自《福建民间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鱼眼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ichrocephala auriculata(Thunb.) Druce[Ethulia auriculata Thunb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鱼眼草 一年生草本,高15-50cm。茎直立或铺散,无毛或被短柔毛。叶片卵形、椭圆形或披针形,长3-10cm,大头羽裂,顶裂片宽大,宽达4cm,侧裂片常1对,稀2对,两面无毛或被稀疏短柔毛。头状花序极小,球形,直径约5mm,生于叉状分枝顶端,多数头状花序在茎顶或分枝顶端排成疏松的伞房状;梗长达3cm;总苞片1-2层;花托半圆球形突起,上端平;盘花两性;能育;花冠先端有4-5齿。瘦果扁,有加厚的边缘;无冠毛。花期夏末至冬初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、山谷、山坡林下或水沟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及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苦;辛;性平
功能主治
活血调经;解毒消肿。主月经不调;扭伤肿痛;疔毒;毒蛇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;研末,3-6g。外用:适量,鲜草捣敷。
复方
①治蚯疽(小儿外生殖器焮肿),小便不利:鲜蚯疽草和冬蜜捣烂敷贴。 (《福建 民间草药》)②治疗毒肿痛: 鲜蚯疽草和米稀饭,加食盐少许,捣烂敷贴,日换二次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③治扭伤肿痛: 干茯苓菜研末,每次二钱,酒送服;另用鲜花等菜捣烂调些酒,敷伤处。 (《福建中草药》)④治毒蛇咬伤: 鲜茯苓菜捣烂敷伤处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各家论述
1.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消肿解毒,清热利尿。2.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治喉炎,病后虚弱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蚯疽草
拼音注音
Qiū Jū Cǎo
别名
白头菜、夜明草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肉桂草、泥鳅菜(《福建中草药》),鱼眼草、茯苓菜(《广西植物名录》)。
出处
《福建民间草药》
来源
为菊科植物山胡椒菊的全草或叶。
原形态
一年生草本,高30~50厘米。茎直立,被柔毛或秃净,枝和干有棱角。叶互生,具柄;叶片膜质,分裂或不分裂,顶部裂片阔卵形,有粗锯齿。头状花序,极小,近球形,直径3~5毫米,排成顶生圆锥花序;总苞片阔椭圆形;苞片2列,边缘膜质;花托秃裸;花极小,白色,管状,外围的雌性,多列,全发育,中部的两性,发育。瘦果倒卵形,扁平,秃净或近秃净。花期夏末至冬初。
生境分布
生于原野荒地。分布我国东南部。
性味
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"苦辛,平。"
功能主治
消肿,解毒,利尿。治小儿外生殖器肿胀,疔毒,喉炎,挫扭伤。
①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"消肿解毒,清热利尿。"
②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治喉炎,病后虚弱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外用:捣敷。
复方
①治蚯疽(小儿外生殖器焮肿),小便不利:鲜蚯疽草和冬蜜捣烂敷贴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②治疔毒肿痛:鲜蚯疽草和米稀饭,加食盐少许,捣烂敷贴,日换二次。(《福建民间草药》)
③治扭伤肿痛:干茯苓菜研末,每次二钱,酒送服;另用鲜茯苓菜捣烂调些洒,敷伤处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④治毒蛇咬伤:鲜茯苓菜捣烂敷伤处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漆子
- 星状风毛菊
- 小花鸢尾
- 小蒜
- 小金发藓
- 小黄泡
- 槭叶草
- 球穗花千斤拔
- 秋牡丹根
- 秦皮
- 旋鸡尾
- 狭叶荨麻
- 细叶七星剑
- 小筋骨藤
- 细叶防风
- 细辛
- 响叶杨
- 鹿筋
- 茜草
- 狭叶海金沙
- 煨姜
- 小箭草
- 细叶黄杨
- 细木通
- 小黄连刺
- 心叶荚蒾根
- 悬钩子
- 小地柏
- 熊骨
- 小花花椒
- 小金狗
- 小鱼眼草
- 草藤乌
- 悬钩茎
- 细叶香桂
- 小蓑衣藤
- 腺毛金星蕨
- 新疆芍药
- 蔷薇叶
- 蔷薇露
- 小米口袋
- 小绿芨
- 小茜草
- 球序鹅掌柴
- 秋枫木
- 茜草根
- 消石
- 蔷薇根
- 相思藤
- 小米柴
- 小红袍
- 小齿锥花
- 新疆延胡索
- 星宿菜
- 焮麻
- 秀丽槭
- 胃寒草
- 小红参
- 细果角茴香
- 续随子叶
- 小金牛草
- 桤木枝梢
- 星毛蕨
- 荞麦
- 小红人
- 绣球藤
- 绣球防风
- 缬草
- 萱草
- 新疆香堇
- 杏香兔耳风
- 小火草
- 小白撑
- 细叶刺针草
- 小苏苏棵花
- 小金钱草
- 漆姑草
- 星蕨
- 犀肉
- 鲛鲨白
- 玄参
- 小紫金牛
- 小花鸢尾根
- 苋实
- 菥蓂
- 夏枯草露
- 小麦苗
- 云南美登木
- 芡实
- 荠苨苗
- 小灰包
- 细葛缕子
- 肖鸢尾根
- 腺花香茶菜
- 藓生马先蒿
- 响铃草
- 小黑菇
- 序梗女贞
- 球花马蓝
- 蜻蜒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