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背天葵草
《*辞典》:紫背天葵草
拼音注音
Zǐ Bèi Tiān Kuí Cǎo
别名
紫背鹿含草(《滇南本草》),紫背鹿衔草(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),反背红、草本反背虹,天青地红、老母猪花头、反背绿丸(《云南中草药》)。
出处
《滇南本草》
来源
为菊科植物紫背千里光的全草。秋、冬采收。
原形态
多年生直立草本,高50~70厘米。须根多数。根出叶丛生,长匙形,长7~12厘米,宽2~3厘米,先端钝圆,基部楔形,边缘有粗齿,上面深绿色,下面绿色或紫红色,幼时被毛,老则脱落而近无毛;叶脉明显。头状花序排列或聚伞花序,顶生;总苞1列;花黄色,舌状花有柄,倒披钟形,先端3齿裂;管状花狭长漏斗形,5齿裂。瘦果,多绢毛。花期夏季。
本植物的根(紫背天葵草根)亦供药用,另详专条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、草丛潮湿处。分布云南等地。
化学成分
含生物碱。
性味
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:"辛微酸湿,平。"
功能主治
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:"祛瘀,活血,调经。治月经不调,白带过多,风湿,跌打内外伤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;或浸酒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牛蒡
- 杧果树皮
- 绒毛诃子
- 人参须
- 水苏根
- 红半边莲
- 铁马鞭
- 白桂木根
- 大红袍
- 楼梯草
- 八月札
- 桐油
- 老虎俐根皮
- 紫苏叶
- 荷蒂
- 赤楠蒲桃叶
- 药芹菜根
- 黄鳝
- 紫茎牙痛草
- 鱼虱子
- 漂摇豆
- 鱼串草
- 广西九里香根
- 苦杏仁
- 银花子
- 大泡通叶
- 牛肉
- 蒺藜
- 鳙鱼头
- 黄荆
- 无患子树皮
- 棉花子
- 篑草
- 香柏
- 鳖卵
- (鱼彭)鱼脑
- 爬树龙
- 苦壶卢花
- 二歧根莲花根
- 乌龟
- 鸱头
- 牛奶浆草
- 猬脑
- 铜棒锤
- 蚌肉
- 苹果皮
- 黄锁梅根
- 长白假水晶兰
- 珠芽半枝
- 苦参实
- 茯苓
- 豆油
- 海芙蓉
- 鸭脚板草
- 隔山香
- 龙舌箭
- 苦壶卢
- 桃耳七
- 紫楠根
- 上天梯
- 蝤蛴
- 紫青藤
- 黑风散
- 丝带蕨
- 皂柳
- 无缝珠
- 龙牙楤木
- 周裂秋海棠
- 鲫鱼胆草
- 追风伞
- 短柄菝葜
- 小红蒜根
- 紫背菜
- 中华里白
- 柳白皮
- 铁篱笆
- 大叶香薷
- 菝葜
- 鹅血
- 牛扁
- 梧桐花
- 鹰骨
- 苦竹笋
- 瑞香根
- 鞭打绣球
- 赤楠
- 豆豉姜
- 龙胡子
- 玳瑁
- 石羊菜
- 见血飞
- 黑穗石蕊
- 紫堇
- 吴茱萸
- 鸡蛋七叶
- 蓖麻叶
- 黄海葵
- 土白蔹
- 竹(鼠留)肉
- 箬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