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背天葵草
《*辞典》:紫背天葵草
拼音注音
Zǐ Bèi Tiān Kuí Cǎo
别名
紫背鹿含草(《滇南本草》),紫背鹿衔草(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),反背红、草本反背虹,天青地红、老母猪花头、反背绿丸(《云南中草药》)。
出处
《滇南本草》
来源
为菊科植物紫背千里光的全草。秋、冬采收。
原形态
多年生直立草本,高50~70厘米。须根多数。根出叶丛生,长匙形,长7~12厘米,宽2~3厘米,先端钝圆,基部楔形,边缘有粗齿,上面深绿色,下面绿色或紫红色,幼时被毛,老则脱落而近无毛;叶脉明显。头状花序排列或聚伞花序,顶生;总苞1列;花黄色,舌状花有柄,倒披钟形,先端3齿裂;管状花狭长漏斗形,5齿裂。瘦果,多绢毛。花期夏季。
本植物的根(紫背天葵草根)亦供药用,另详专条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、草丛潮湿处。分布云南等地。
化学成分
含生物碱。
性味
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:"辛微酸湿,平。"
功能主治
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:"祛瘀,活血,调经。治月经不调,白带过多,风湿,跌打内外伤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;或浸酒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番石榴
- 对叉疔药
- 八宝茶
- 大一面锣
- 小木通
- 鲤鱼
- 鸡嗉子根
- 米碎木皮
- 黄藨根
- 小赤麻
- 墨汁鬼伞
- 旱冬瓜
- 野苦梨根
- 小接骨丹
- 夜关门
- 山薄荷
- 盾叶薯蓣
- 朱砂菌
- 插田泡
- 罗汉松实
- 毛稔
- 苦竹根
- 千金子
- 红升丹
- 地茄子
- 天韭
- 琉璃草果实
- 毛八角枫
- 三叶委陵菜
- 冰糖
- 叶底珠
- 粗叶耳草
- 山红稗
- 黄鳝藤
- 青鱼
- 草灵仙
- 鬼灯笼
- 山油麻
- 蓝猪耳
- 水白蜡树皮
- 深山黄堇
- 冷饭果叶
- 红花龙胆
- 伞花绢毛菊
- 石蛇
- 野山楂
- 矩镰荚苜蓿
- 石耳
- 血叶兰
- 田唇乌蝇翼
- 止血丹
- 鸨油
- 白头翁
- 姜黄
- 路旁菊
- 甘肃棘豆
- 磨盘根
- 糖芥
- 红须须
- 金丝刷
- 雀头血
- 蘘荷子
- 大扁竹兰
- 佛葵
- 倒扎龙
- 马蹄草
- 落花生
- 无花果
- 辣蓼
- 榄李树汁
- 小青藤
- 剑叶紫金牛
- 狗尾草
- 鳖甲
- 刘寄奴
- 穿山龙
- 一匹绸
- 刺蓬花
- 细草
- 香石藤果
- 心叶秋海棠
- 大横纹
- 蜀漆
- 一皮草
- 野牡丹根
- 丁癸草
- 杨梅树
- 莲房
- 羊屎条花
- 竹精
- 番红花
- 诃子核
- 山桐子
- 水冬瓜
- 小鹭鸶兰
- 水细辛
- 红铧头草
- 山麦冬
- 大接骨丹
- 海门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