蘡薁藤
《中华本草》:蘡薁藤
拼音注音
Yīnɡ Yù Ténɡ
别名
野葡萄藤、接骨藤、甘古藤、酸古藤、禾黄藤、禾花子藤、猫耳藤、山红羊、山苦瓜、小平布藤、野桑叶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葡萄科植物蘡薁的茎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itis adstricta Hance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妆,茎切片或段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蘡薁 木质藤本。幼枝有锈色或灰色绒毛;卷须有1分枝或不分枝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1-3cm;叶片宽卵形,长4-8cm,宽2.5-5cm,3深裂,中央裂片菱形,再3裂或不裂,有少数粗牙齿,侧生裂片不等2裂或不裂,上面疏生短毛,下面被锈色或灰色绒毛。花杂性,异株,圆锥花序长5-8cm,轴和分枝有锈色短柔毛;花直径约2mm,无毛;花萼盘形,全缘;花瓣5,早落;雄蕊5。浆果球形,熟时紫色,直径8-10mm。花期4-5月,果期5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地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东及台湾、湖北、四川等地。
性味
味甘;淡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;祛湿;止血;解毒消肿。主淋病;痢疾;崩漏;哕逆;风湿痹痛;跌打损伤;瘰疬;湿疹;痈疮肿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;或捣汁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取汁点眼、滴耳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羊蹄肉
- 羊靥
- 倒心叶桃叶珊瑚
- 牛角瓜
- 蟒蛇草
- 石彭子
- 羊胡髭草
- 刺血红
- 密花草
- 羊屎条花
- 杨梅根
- 蝇子草
- 羊肚
- 猫油
- 腰子草
- 臭牡丹根
- 莠狗尾草
- 羽叶三七
- 虉草
- 羊脬
- 胭木
- 沉香
- 营实
- 芒萁
- 药老
- 羊肝
- 羊胎
- 狐心
- 羊胲子
- 薏苡仁
- 羽萼
- 芋头
- 芫花
- 薏苡根
- 羊蹄
- 羊蹄草
- 苡芭菊
- 芸薹
- 莸叶醉鱼草
- 滴血根
- 问荆
- 庐山石韦
- 血人参
- 野花椒根
- 羊耳菊
- 毛木通
- 满天星
- 米面蓊叶
- 茵芋
- 回心草
- 倒地铃
- 山枇杷
- 羊角藤叶
- 羊屎条叶
- 桑柴灰
- 羊肉
- 羊舌树
- 药王茶
- 腰骨藤
- 羊蹄甲
- 芋
- 纤齿卫矛
- 羊角拗
- 羊角桃
- 毛花洋地黄
- 羊毛草根
- 獐骨
- 星毛蕨
- 瘿花香茶菜
- 松节油
- 羊角拗子
- 羊角棉
- 猴楠
- 棠梨
- 绒毛桢楠
- 羊肚菜
- 羊角藤
- 芫青
- 羊胆
- 板蓝根
- 黄桷叶
- 万年松
- 茵陈蒿
- 寒莓叶
- 鹩哥舌
- 虎皮草
- 红楠
- 华细辛
- 虎皮楠
- 地乌
- 歪脖子果
- 芸薹子
- 田唇乌蝇翼
- 艳山姜
- 马牙半支
- 羊角草
- 芸苔子
- 羊脑
- 饱饭花枝叶
- 七叶一把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