鸢脑
《中华本草》:鸢脑
拼音注音
Yuān Nǎo
别名
鸢脑髓
英文名
kite brains
出处
出自《四川中药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鹰科动物鸢的脑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ilvus korschun (Gmelin)
原形态
鸢,鸢为大型鸟类。羽色大都为褐色。额白;上体包括两翅的表面几为纯褐色,头顶和后颈的各羽有黑褐色羽干,两侧杂以棕白色,使羽干纹特别明显。两翅初级飞羽黑褐色。尾呈叉状;尾羽浓褐,微缀黑褐色横斑,羽端褐白色。耳羽纯黑褐色,故又名黑耳鸢颏和喉白,羽端较褐,羽干黑褐,胸以瑕浓褐色,羽干也黑,其左右两侧稍沾棕色,因呈纵纹;下腹、尾下覆羽以及覆腿羽呈棕黄色,白色羽基常展露于外;翼下覆羽暗红褐色,腑红褐色而杂以黑褐色羽干;尺羽下面大都暗灰褐色,而于外侧初级飞羽的基部具一大形白斑,展翅高翔时,特别明显。幼鸟的头部和腹部满布纵纹。虹膜暗褐色;嘴黑色,蜡膜和下嘴基部淡黄沾绿;脚灰黄色,爪黑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为城市、村镇以及栽培地带和山野等处常见的一种鸟类。天晴朗时,喜单独翱翔在天空中历久不停。冬季三五成群漫游。飞行时易改变方向而多成圈状,或在滑翔中两翅不甚振动,有如高悬在空中一般。视力锐每,叫声如吹箫一般。食物主要为肉食性,如小型兽类、鸟类、两栖类及鱼类等,亦吃小型动物尸体及残屑。在我国南方自二月间就开始繁殖,结群营巢在山谷丛树间的巨木上,或置于小丘的岩棚巅处。卵每窝一般2-3枚,污白色或稍带绿,杂以各色斑点。资源分布:分布几遍全国各地,为终年常见的留鸟。
性味
味咸;性温
归经
肾经
功能主治
解毒;止痛。主头风痛;痔疮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个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鸢脑
拼音注音
Yuān Nǎo
别名
鸢、老鹰、鹞鹰
来源
隼形目鹰科鸢Milvus korschun lineatus (Gray),以脑髓入药。
生境分布
全国各地。
功能主治
治痔瘘:鸢脑1具,焙焦研末,黄酒冲服。
治头风痛:鸢脑1具,天麻3钱,白芷2钱,水煎,日服2次。
备注
民间有用鹰爪治小儿惊风;用鸢骨治骨折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高粱
- 山桂花
- 升麻
- 野亚麻
- 绿豆芽
- 猩猩花
- 毛山荆子
- 鳖甲胶
- 野茶辣
- 前胡
- 癞树叶
- 白鱼尾果
- 贯众
- 雀瓮
- 慈乌胆
- 台湾土豆蔻
- 红子仔
- 山枇杷叶
- 豆腐泔水
- 桑霜
- 乌豆根
- 橙叶
- 矮柳穿鱼
- 笔罗子
- 叶上珠
- 土附子
- 桐子花
- 牛心果
- 亚婆潮
- 扁豆衣
- 铜罗伞
- 薅田藨根
- 绵毛娃儿藤
- 金沸草
- 片鸡尾草
- 牛肉
- 三铃子
- 米油
- 赤杨
- 溪黄草
- 刺藦苓草
- 鸡根
- 山货榔
- 蜀葵苗
- 九龙吐珠
- 水仙花
- 铁色箭
- 鬼灯笼
- 松塔
- 金银花子
- 雨韭
- 胡桃仁
- 猪鬃凤尾蕨
- 啄木鸟
- 火秧竻叶
- 蜈蚣藻
- 换锦花
- 亚麻
- 糯芋
- 匙叶龙胆
- 乌头附子尖
- 木瓜
- 天竺子
- 血桐
- 赛繁缕
- 芦花
- 薜荔汁
- 吴茱萸
- 鱼脑石
- 水蛭
- 庵摩勒
- 金缕半枫荷叶
- 巴茅根
- 赤阳子
- 多头苦荬
- 光石韦
- 回回蒜果
- 黄花地桃花
- 湖北桑寄生
- 荠菜花
- 蕙实
- 豇豆壳
- 芥菜
- 落地金钱
- 三叶乌蔹莓
- 石龙刍根
- 铜钱细辛
- 小九节铃
- 玉蜀黍叶
- 鼬瓣花根
- 白花灯笼
- 红叶甘橿
- 藏菖蒲
- 鸡冠子
- 鞘菝葜
- 矮脚苦蒿
- 山枝仁
- 扁豆花
- 斑鸠木
- 五爪金龙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