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丁香根
《中华本草》:野丁香根
拼音注音
Yě Dīnɡ Xiānɡ Gēn
英文名
root of Intermediate Luculia
出处
出自《红河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桂丁香的根或带根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ucuia intermedia Hutch.采收和储藏:秋后来挖根部,洗净,切片晒干。春、夏季采挖带根全株,洗净切段晒干。
原形态
小灌木,高1-2m。枝细弱,开展,直立或稍弓曲,灰棕色无毛,具皮孔,小枝无毛。单叶对生;叶柄长0.5-1.3cm,无毛;叶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1.5-6cm,宽0.8-2cm,先端渐尖或锐尖,基部楔形,全缘,稀具1-2小裂片,无毛。花两性;花序由侧芽抽生,长3-10cm,通常多对排列在枝条上部呈顶生圆锥花序状;花梗长约1.5-3mm;花芳香;花萼无毛,长约2mm,具浅而锐尖的齿,或萼齿呈三角形;花冠淡紫,花冠管细长,近圆柱形,长0.6-1cm,花冠裂片呈直角开展,宽卵形、卵形或椭圆形,长4-7mm,兜状,先端尖或钝;花药小,不孕,淡黄绿色,着生于花冠管喉部之下。花期5月。
化学成分
根含牡丹(皮)酚(paceonol)
性味
涩;微苦;凉
归经
肝;肾经
功能主治
活血调经;清热解毒。主月经不调;痛经;风湿关节疼痛;偏头痛;尿路感染;毒蛇咬伤;跌打损伤;外伤感染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复方
①治月经不调,痛经,风湿疼痛,偏头痛:野丁香根三至五钱,水煎服。②治尿路感染、尿路结石:野丁香根一两,葛根五钱,水煎服。③治病后头昏,心慌:野丁香根一两,水煎服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野丁香根
拼音注音
Yě Dīnɡ Xiānɡ Gēn
出处
《红河中草药》
来源
为茜草科植物桂丁香的根。全年可采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野丁香"条。
性味
涩微苦,凉。
功能主治
活血调经,消炎止痛。
复方
①治月经不调,痛经,风湿疼痛,偏头痛:野丁香根三至五钱,水煎服。
②治尿路感染、尿路结石:野丁香根一两,葛根五钱,水煎服。
③治病后头昏,心慌:野丁香根一两,水煎服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春不见
- 花蕊石
- 蛤蜊粉
- 三枝标
- 地菍
- 鸡脚刺
- 苦草
- 香椿子
- 萱草嫩苗
- 川山橙根
- 刺楸树根
- 杜松实
- 金丝刷
- 九里根
- 杓儿菜
- 迎红杜鹃
- 刺榆叶
- 九味一枝蒿
- 小叶石楠
- 草本威灵仙
- 广西狗牙花
- 厓花子
- 狗牙贝
- 狗枣猕猴桃
- 佛肚花
- 莲子心
- 水仙桃
- 太子参
- 山梅花根皮
- 刺山茶根皮
- 山黄麻
- 树地瓜
- 红叶藤
- 马边绣球
- 红活麻
- 谷木
- 花生油
- 异株百里香
- 九头狮子草
- 黄囊杓兰
- 五叶藤
- 黄麻梗虫
- 红马蹄草
- 锅粑
- 云南仙人掌
- 台湾土豆蔻
- 海柳
- 毛瓣绿绒蒿
- 山沉香
- 密花树
- 金慈姑
- 小柿子叶
- 白楠木
- 四棱杆
- 野杜仲
- 山楂根
- 菥蓂子
- 蓝桉
- 一枝旗
- 玫瑰花
- 见血封喉
- 裂叶双盖蕨
- 三羽叉蕨
- 木天蓼根
- 野洋烟根
- 水榆果
- 山大刀根
- 山皮条
- 西藏凤仙花
- 红接骨草
- 金花菜
- 广防风
- 双色龙胆
- 荩草
- 澜沧扁担杆
- 阔齿兔唇花
- 拟缺香茶菜
- 鸲鹆
- 鸦片
- 黄花菜子
- 商陆
- 牛角(角思)
- 铁色箭
- 千只眼
- 葛藟汁
- 多花猕猴桃
- 黄缨菊
- 油柑根
- 大叶白头翁
- 棉花藤
- 少年红
- 序梗女贞
- 山兵豆
- 红花锦鸡儿
- 刷把草根
- 鳙鱼
- 白接骨
- 梅花参
- 虫豆柴
- 山矾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