鱼眼草
《中华本草》:鱼眼草
拼音注音
Yú Yǎn Cǎo
别名
三仙菜、星宿草、地胡椒、鼓丁草、翳子草、地细辛、小镘头草、明头草
英文名
Herb of Bentham Dichrocephala
出处
出自《滇南本草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小鱼眼草及菊叶鱼眼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Dichrocephala benthamii C. B. Clarke2.Dichrocephala chrysanthemifolia (Bl) DC.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1.小鱼眼草 一年生草本,高10-25cm。茎略带紫色,密被白色柔毛。叶片倒卵形或匙形,长3.5-7cm,中下部叶的通常羽裂或大头羽裂,上部叶通常有深圆齿,两面被稀疏或密短柔毛,基部扩大,耳状抱茎。头状花序半球形,宽达5mm,少数或多数在茎和分枝顶端排成稀疏或稠密的伞房状或圆锥状;雌花白色,极幽默,线形,先端有2-3细齿,两性花绿黄色,近壶状,先端有4齿。瘦果扁平,有加厚的边缘;无冠毛。花期春末至夏秋。2.菊叶鱼眼草 本种的主要特征是:植株密生白色粗硬毛。叶片羽状深裂。关状花序较大,直径约8mm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、路旁草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、西藏。
药理作用
菊叶鱼眼草全草毒性颇强。因曾引起家畜流产而被认为其作用性质类似麦角,但未经证实;可能此种流产乃因动物食后发生急性胃肠炎,反段性引起盆腔育血所致[1]。
性味
味苦;性寒
毒性
菊叶鱼眼草全草毒性颇强。因曾引起家畜流产,故认为其作用性质类似麦角,但未经证实;可能此种流产乃因动物食后发生急性胃肠炎,反射性地引起盆腔充血所致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祛风明目。主肺炎;肝炎;痢疾;消化不良;疟疾;夜盲;带下;疮疡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2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煎水洗。
各家论述
1.《滇南本草》:治小儿脏腑积热,泻绿水者,捣汁,乳炖服,或捣汁点水酒服,截疟。2.《云南中草药》:清热解毒。治肝炎,小儿消化不良,夜盲,疮疡。3.《贵州药植目录》:清热除湿,解毒去翳。治疔疮,眼翳,小儿口疮,妇女白带。4.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清热解毒,止痛,止泻。治感冒高热,腹泻,肝炎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鱼眼草
拼音注音
Yú Yǎn Cǎo
别名
胡椒草、山胡椒菊、茯苓菜、蚯蛆草、泥鳅菜
来源
菊科鱼眼草属植物鱼眼草Dichrocephala auriculata (Thunb.)Druce [D. latifolia DC.]以全草入药。
性味
苦、辛,平。
功能主治
活血调经,解毒消肿。用于月经不调,扭伤肿痛;外用治毒蛇咬伤,疔毒。
用法用量
3~5钱;外用适量,捣烂敷伤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鱼眼草
拼音注音
Yú Yǎn Cǎo
别名
星莠草、星宿草(《滇南本草》整理本),三仙菜(《云南中医验方》),地胡椒、鼓丁草(《云南中草药》)。
出处
《滇南本草》
来源
为菊科植物小鱼眼草或菊叶鱼眼草的全草。夏季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①小鱼眼草,又名:白芽草、白顶草、翳子花、地细辛。
一年生草本,高10~25厘米。茎略带紫色,密被白色柔毛。叶互生,倒卵形或矩圆状椭圆形,长3.5~7厘米,宽1.2~2.4厘米,先端锐尖,基部渐狭成耳形,边缘有不规则齿缺,在茎中部以下者,常成琴状羽裂,两面均被柔毛;无柄。头状花序极小,排列成圆锥花序,异型,球状或半球状;总苞不明显,苞片2列,卵状披针形或卵形,绿色,缘膜质,少被绒毛;花托半球形,具多数椭圆形突起;花管状,外缘为雌花,多列,花冠白色,圆锥形,先端2裂;中部为两性花,花冠绿黄色,钟状,先端4裂;雄蕊4,花药基部2齿裂;雌蕊I,花柱伸出花冠之外。瘦果扁平,无冠毛。花期春末至夏、秋。
生于溪边、路旁、山坡。分布云南、贵州等地。
本植物的根(鱼眼草根)亦供药用,另详专条。
②菊叶鱼眼草
二年生草本。形态与上种相似,但植株较大,高20~40厘米,茎部疏生白色柔毛。
药理作用
菊叶鱼眼草全草毒性颇强。因曾引起家畜流产,故认为其作用性质类似麦角,但未经证实;可能此种流产乃因动物食后发生急性胃肠炎,反射性地引起盆腔充血所致。
性味
《滇南本草》:"味苦,性寒。"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利湿,祛翳。治疟疾,痢疾,腹泻,肝炎,妇女白带,日翳,口疮,疮疡。
①《滇南本草》:"治小儿脏腑积热,泻绿水者,捣汁,乳炖服。或捣汁点水酒服,截疟。"
②《云南中草药》:"清热解毒。治肝炎,小儿消化不良,夜盲,疮疡。"
③《贵州药植目录》:"清热除湿,解毒去翳。治疔疮,眼翳,小儿口疮,妇女白带。"
④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清热解毒,止痛,止泻。治感冒高热,腹泻,肝炎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4钱。外用:捣敷或煎水洗。
复方
治痢疾:鱼眼草一钱。捣烂,用开水冲服。(《云南中医验方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齐墩果
- 二叶舞鹤草
- 二色内风消
- 薄荷露
- 鼬鼠肉
- 隆萼当归根
- 鱼尾葵叶
- 鱼胶
- 鸭脚茶
- 青葙子
- 青鱼胆
- 土百部
- 李子
- 黄大豆
- 合掌消
- 鱼鳖金星
- 鼠肾
- 鸦跖花
- 耳水苋
- 鸭肪
- 紫革耳
- 鹬肉
- 蓖麻根
- 菝葜
- 苦壶卢子
- 雀梅藤叶
- 锥栗
- 鸢翅骨
- 酪
- 麝香草
- 鸭脚艾
- (鱼彭)鱼鳃
- 青棉花藤
- 蛇根草
- 青琅玕
- 青蒿
- 苦檀叶
- 峨参叶
- 雀舌豆
- 雀榕叶
- 蛇根木
- 蛇百子
- 酸藤木
- 青兰
- 青蒿根
- 薜荔
- 赛葵
- 粉霜
- 蛇婆
- 峨眉香科
- 鱼鳞甲
- 酸叶胶藤
- 酸不溜
- 茱卷皮
- 鄂豆根
- 蜘蛛
- 顺地红
- 驳骨丹
- 鹰头
- 阔叶麦冬
- 柿木皮
- 雅红隆
- 雀翘
- 青骨藤
- 首乌藤
- 青羊参
- 苦糖果
- 青酒缸根
- 韶子
- 雀麦米
- 菠菜
- 苦瓜叶
- 苦蓢树
- 鳖肉
- 鸢根
- 芭蕉子
- 鹅观草
- 錾菜
- 雀麦
- 鹅毛
- 鼋膏
- 鲃鱼
- 鸭肫衣
- 鮧鱼
- 鹰爪枫
- 七星鱼
- 鱼狗
- 酸角
- 鹅骨梢
- 苦地丁
- 苦甘草
- 青鳞鱼
- 鱼藤
- 铅
- 雅丽千金藤
- 苦地胆根
- 苦楝皮
- 背花疮
- 豹药藤
- 鸭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