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巴子
《*辞典》:野巴子
拼音注音
Yě Bā Zǐ
别名
崩疮药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狗尾巴香、香芝麻蒿、皱叶香薷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。
出处
《云南中草药》
来源
为唇形科植物细皱香薷的全草。秋季采集。阴干用。
原形态
直立灌木,高0.5~1.5米。茎灰褐色,外皮有不规则裂纹,多分枝,分枝向上升,枝条黄褐色,有细条纹,具粉白色短柔毛。单叶对生;具长柄;椭圆形或菱状椭圆形,长1~3厘米,宽0.6~2厘米,先端锐尖,基部宽楔形,上面绿色,多皱纹,下面白绿色,密被平贴白短柔毛。花淡紫色或白色,小,紧密排成顶生假穗状花序。小坚果卵圆形,长不超过1毫米。花期夏季。
生境分布
生于荒地、村边向阳山坡及林下。分布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广西等地。
性味
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辛,凉。"
功能主治
①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治烂疮。"
②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清热解毒,消食化积。治伤风感冒,消化不良,腹痛腹胀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假蒟
- 竹叶兰
- 毛轴碎米蕨
- 粟米草
- 番石榴
- 石米
- 狗宝
- 红香藤
- 湖广草
- 虎石头
- 细花丁香蓼
- 水草乌
- 女儿茶
- 草蜘蛛
- 蛇根草
- 山甘草根
- 大良姜
- 消石
- 万寿菊
- 玉带海雕
- 新裂耳蕨
- 狐肝
- 豇豆
- 鸡爪槭
- 大叶苣荬菜
- 夜明砂
- 茅香
- 奴柘刺
- 火头根
- 沼生水马齿
- 罗伞草
- 狗脚迹
- 炮仗花
- 小花梾木
- 臭黄荆
- 牛黄
- 野山蚂蟥
- 榕树叶
- 马醉木
- 羊奶子
- 水曲柳
- 硫黄
- 小泡通树
- 太子参
- 针刺铁仔
- 山羊血
- 野扁豆
- 獭胆
- 猪屎豆
- 赤火绳
- 土碎补
- 叶上果根
- 鸡翎草
- 苦树皮
- 扶桑花
- 南蛇竻苗
- 观音苋
- 山蒟
- 耧斗菜
- 榔榆叶
- 梳篦叶
- 阿魏
- 石楠
- 龙胆
- 地贵草根
- 地蜂子
- 牛耳朵
- 饴糖
- 藤仲
- 油头草
- 独一味
- 白果根
- 芥子
- 六道木
- 三升米
- 大萼鹿角藤
- 盐肤子
- 大肺经草
- 象肉
- 萝芙木
- 麻腐
- 滨海前胡
- 栗花灯心草
- 渐尖叶独活
- 蓝花扁竹
- 波罗蜜叶
- 臭黄荆子
- 盐麸树白皮
- 细叶小羽藓
- 杏枝
- 黑头草
- 茅栗叶
- 三蕊草
- 荷苞花根
- 地皮消
- 葛藟果实
- 灯笼婆婆纳
- 石上莲
- 小白鱼
- 早禾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