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巴子
《*辞典》:野巴子
拼音注音
Yě Bā Zǐ
别名
崩疮药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狗尾巴香、香芝麻蒿、皱叶香薷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。
出处
《云南中草药》
来源
为唇形科植物细皱香薷的全草。秋季采集。阴干用。
原形态
直立灌木,高0.5~1.5米。茎灰褐色,外皮有不规则裂纹,多分枝,分枝向上升,枝条黄褐色,有细条纹,具粉白色短柔毛。单叶对生;具长柄;椭圆形或菱状椭圆形,长1~3厘米,宽0.6~2厘米,先端锐尖,基部宽楔形,上面绿色,多皱纹,下面白绿色,密被平贴白短柔毛。花淡紫色或白色,小,紧密排成顶生假穗状花序。小坚果卵圆形,长不超过1毫米。花期夏季。
生境分布
生于荒地、村边向阳山坡及林下。分布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广西等地。
性味
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辛,凉。"
功能主治
①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治烂疮。"
②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清热解毒,消食化积。治伤风感冒,消化不良,腹痛腹胀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垂丝海棠
- 补血薯
- 野海棠
- 花椒根
- 饱饭花枝叶
- 蓖麻子
- 蝤蛑
- 补血草
- 蚌兰叶
- 闭鞘姜
- 虫牙药
- 匐地风毛菊
- 黑面叶
- 苏木蓝
- 薄荷油
- 刺通草
- 吹火筒
- 蚌肉
- 唇香草
- 野京豆
- 蚌
- 饱饭花果
- 刺梨
- 苦茄
- 薄荷
- 薜荔果
- 薜荔根
- 刺叶楤木
- 虎牙
- 虉草
- 郁金香根
- 野梨枝叶
- 郁李根
- 薜瓣
- 遍地金
- 蓖麻叶
- 刺梨根
- 野料豆
- 苦苣苔
- 豹皮樟
- 败毒草
- 鳖卵
- 鳖胆
- 芭蕉头
- 薄荷露
- 鸨肉
- 二色内风消
- 炮弹果
- 刺蓬花
- 刺黄连
- 菠菜子
- 豹子眼睛果
- 豹皮菇
- 豹药藤
- 刺石榴
- 芭蕉子
- 越西川木香
- 菝葜
- 蓖麻根
- 豹骨
- 驳骨丹
- 野猪肉
- 刺五加
- 刺栗子
- 出山虎
- 芭蕉根
- 驳骨草
- 苞蔷薇根
- 鲃鱼
- 鼻涕果
- 菠菜
- 野樱桃根
- 臂形草
- 黄花夹竹桃叶
- 薄叶棘豆
- 败酱草
- 强威生草
- 鳖血
- 败酱
- 薜荔汁
- 竹卷心
- 硬骨凌霄
- 刺柄莲座蕨
- 贝齿
- 黄龙须
- 双剪菜
- 黄花夹竹桃
- 薄叶黄芩
- 咳喘木
- 铅丹
- 葫芦茶
- 乌鱼蛋
- 边缘鳞盖蕨
- 野槟榔
- 鞭叶耳蕨
- 刺萆薢
- 响铃豆
- 美丽胡枝子花
- 对叶散花
- 花叶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