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辣子
《*辞典》:野辣子
拼音注音
Yě Là Zi
出处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来源
为爵床科植物枪花药的全草。秋后采。
原形态
一年生草本,高约20厘米。根须状。茎直立,多分枝,有纵棱,具细柔毛。叶对生,倒卵形,先端钝,基部渐狭,全缘,两面均被刚毛;有叶柄;叶腋往往再生小叶。花腋生;总苞萼状,由4苞片合成,内有花1~3朵;萼小,5裂;花冠2唇形;雄蕊2,花药线形,1室;花柱2裂。蒴果下部压扁。种子扁平。
生境分布
生于荒山土坎。分布我国东南和西南各地。
性味
性凉,味微苦。
功能主治
生肌,止血。
复方
①治刀斧斫、枪伤:鲜枪花药全草,鲜牛肋筋叶皮。以上两味,捣绒敷患处,留伤口。用药及换药时,先用浓茶洗净伤处,三天换药一次。(性味以下出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②治枪伤:鲜枪花药适量,捶绒敷伤处。(《贵州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七叶子
- 波罗蜜核中仁
- 白补药
- 南天仙子
- 紫荆果
- 白枪杆根
- 毛蕊老鹳草
- 梓叶
- 米仔兰
- 刺果甘草
- 黄总花草
- 姜露
- 马桑
- 水八角
- 翅卫矛
- 丝点地梅
- 大树皮
- 白荷花露
- 千层塔
- 油茶子
- 青溪鳞毛蕨
- 竹叶
- 角花胡颓子
- 满山白
- 山苦草
- 狗脚迹
- 豆腐
- 南木香
- 牯牛卵囊
- 小岩白菜
- 刺楸树叶
- 小红蒜根
- 蓝花棘豆
- 透明草
- 土槿皮
- 鹿角芦荟
- 天王七
- 绿豆芽
- 胡麻花
- 锦鸡儿
- 紫背天葵草
- 风叶藤
- 兴安独活
- 小花清风藤根
- 山腊梅
- 土当归
- 白沙虫药
- 断线蕨
- 胡燕卵
- 黑沙蒿子
- 草龙根
- 波罗蜜叶
- 灰凤梨
- 蚂蝗七
- 猪蹄甲
- 苦蒿
- 小扁草
- 蓝花龙胆
- 石瓜子莲
- 山苍子
- 油鸭
- 椰子瓤
- 米油
- 水金凤茎叶
- 枸橘叶
- 胜红蓟
- 海桐皮
- 鳖甲胶
- 扁豆衣
- 白簕枝叶
- 百合
- 附子
- 水案板
- 松针
- 葱花
- 刷把草
- 白丁香
- 黄花香薷
- 红帽顶
- 大透骨草
- 芒根
- 干旱毛蕨
- 梭子蟹
- 桃枝
- 琴唇万带兰
- 大青叶
- 黄杨木叶
- 旱柳叶
- 沙红柳
- 调经草
- 梅根
- 乌饭树
- 海桐树
- 桃奴
- 代代花枳壳
- 都拉
- 肾蕨
- 深山不出头
- 五色梅花
- 马鞍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