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藏水黄连
《中华本草》:西藏水黄连
拼音注音
Xī Zànɡ Shuǐ Huánɡ Lián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毛茛科植物狭序唐松草的根茎及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halictrum atriplex Finet et Gagnep.采收和储藏:8-10月采挖根茎和根,除去茎苗、泥沙,晒干。
原形态
狭序唐松草,多处生草本,高40-80cm。全株无毛。茎直立,上部分枝。叶互生;叶柄长约12cm,基部有狭鞘;插叶薄膜质;叶为三至四回三出复叶;叶片长约15cm;小叶草质,楔头脑 倒卵形、宽菱形或近圆形,长0.8-2.2cm,宽0.8-3cm,先端圆或钝,基部宽楔形、圆形或浅心形,3浅裂或深裂,边缘有粗齿,两面脉近平,网脉不明显。花序似总状,有稍密的花;花两性,花梗长1-2mm;萼片4,花瓣状,椭圆形,长2.5-3.5mm,宽1-1.5mm,白色或带黄绿色,早落;花瓣无;雄蕊7-10,长约4mm,花丝上部比花药窄,下部丝状,花药椭圆形,长约0.7mm,先端有短尖;心皮4-8,花柱长,拳卷,柱头生于腹面。瘦果扁卵球形,长约2.5mm,有6-10条纵肋,无柄或有格短的柄、宿存花柱长1-2mm,拳卷。花期6-7月,果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300-3600m的山地草坡、林边或疏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、西藏。
化学成分
根茎含鹤氏唐松草碱(hernandezine),隐品碱(cryptopine),黄连碱(coptisoine),异粉防已碱(isotetrandrine),小檗碱(berberine),木兰花碱(magnoflorine),药根碱(jatrorrhizine)。
性味
味苦;性寒
归经
肝;心;大肠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凉肝;止痢。主疮痈肿毒;湿热黄疸;痢疾;结膜炎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0g。外用:鲜品适量,捣烂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西藏凤仙花
- 西藏土连翘
- 蟹爪
- 西藏点地梅
- 西南毛莨
- 西藏酸模
- 西藏桃叶珊瑚果
- 西藏马先蒿
- 西藏野樱桃
- 血见愁
- 西藏鸡爪草
- 西藏桃叶珊瑚叶
- 树韭菜
- 皂角菌
- 向日葵茎髓
- 野芫荽
- 大金发藓
- 通骨消
- 鸡爪簕
- 鸡蛋花
- 水榕木根
- 钮子药
- 乌骨鸡
- 天竹黄
- 牦牛角
- 金顶蘑
- 葛根
- 钩藤根
- 鸡蛋果
- 水冬瓜
- 龙脑膏香
- 驹胞衣
- 鲱鱼
- 铁罗汉
- 南瓜叶
- 笔仔草
- 鸡爪风
- 芍药花
- 大葫芦
- 镜面草
- 过路惊
- 杉木
- 酸水草
- 铁线草
- 全毛悬钩子
- 天目木姜子
- 蓬莱草
- 帚菌
- 雪山林
- 大山黧豆
- 乌木屑
- 碎骨红
- 蝙蝠藤
- 细叶桉叶
- 瓦草
- 铜锤玉带草
- 牛脑
- 鳖肉
- 白栎
- 观音竹
- 阴香根
- 假菠菜
- 刀豆根
- 山柳
- 斯里兰卡肉桂
- 萱草嫩苗
- 甜瓜花
- 砗磲肉
- 三叉虎根
- 荷莲豆菜
- 藜芦
- 鸡爪槭
- 红千层
- 矩形叶鼠刺
- 鲎肉
- 豆豉姜
- 七叶胆
- 石床
- 旋柄茄
- 大叶马尾连
- 牛髓
- 竹精
- 藏绵芪
- 狼尾草
- 树头菜
- 白云瓜
- 管仲
- 鹿尾
- 披麻草根
- 黄泡子
- 黄皮叶
- 川楝子
- 向日葵子
- 野甘草
- 藏羚角
- 黄花夹竹桃叶
- 绣球藤
- 赤火绳
- 黄蜀葵
- 树地瓜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