琴叶榕
《中华本草》:琴叶榕
拼音注音
Qín Yè Rónɡ
别名
山甘草、山沉香、过山香、铁牛入石、牛根子
出处
出自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桑科植物琴叶榕的根、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Ficus pandurata Hance采收和储藏:根,全年可采,秋季为佳;叶,夏、秋季采。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落叶小灌木,高1-2m。小枝及叶柄幼时生短柔毛,后变无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 4-8mm,被粗伏毛;托叶迟落,披针形,长约4mm,无毛或于基部被灰白色毛;叶片纸质,提琴形或倒卵形,长4-11cm,宽1.5-6cm,先端急尖,基部圆形或宽楔形,上面无毛,下面浅绿,有短毛;基出脉3条,侧脉3-5对,网脉明显。隐头花序(榕果)单生于叶腋或已落叶的叶腋,卵圆形,成熟时紫红色,直径6-10m,先端有脐状突起,基部圆形或收缩成短柄,基部的苞片3,卵形;总花梗长3-10mm;雄花、瘿花生于同-花序托内;雄花花被片4,雄蕊3,稀有2,花丝长短不一;瘿花花被片3-4,花柱侧生;雌花生于另一花序托内,花被片3-4花柱侧生。瘦果。花期6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干山地疏林、灌木丛或村落路旁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南及浙江、江西。福建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甘、微辛、性平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解毒消肿;活血通经。主风湿痹痛;黄疽;疟疾;百日咳;乳汁不通;乳痈;痛经;闭经;痈疖肿痛;跌打损伤;毒蛇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 30~ 60g。外用:适量.捣敷。
复方
①治黄疸:琴叶榕根二两,马蓝二两。水煎服。②治疟疾: 琴叶榕根一两至一两五钱,切片,酒炒,水煎二次,于疟发前四小时与二小时各服一次。③治乳痈: 鲜琴叶榕根二两,水煎去渣,用甜酒兑服。外用鲜琴叶榕叶捣敷患处。(①方以下出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)④治腰背酸痛: 琴叶榕干根一至二两,穿山龙干根五钱。酒水煎服。⑤治痛经: 琴叶榕干根一两,益母草五钱,艾叶二钱。水煎服。⑥治跌打损伤: 琴叶榕干根一至二两,酒水煎服。(④方以下出《福建中草药》)
各家论述
1.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:祛风,去湿,解毒。疗疟,通乳汁。2.《福建中草药》:活血行气,舒筋通络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琴叶榕
拼音注音
Qín Yè Rónɡ
别名
牛奶子树、铁牛入石
来源
桑科榕属植物琴叶榕Ficus pandurata Hance,以根或叶入药。全年采根,晒干。叶夏季采。
性味
甘,温。
功能主治
行气活血,舒筋活络。用于月经不调,乳汁不通,跌打损伤,腰痛疼痛;外用治乳腺炎。
用法用量
3~5钱;外用适量,鲜品捣烂敷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琴叶榕
拼音注音
Qín Yè Rónɡ
出处
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
来源
为桑科植物琴叶榕的根、叶。根:全年可采,叶:6~10月采收。
原形态
琴叶榕,又名:牛奶子树、鼠奶子、奶汁树,骨风木、铁牛入石、牛奶柴。
落叶小灌木。高1~2米。小枝及叶柄幼时被白色短柔毛,后无毛,常呈红紫色。单叶互生;变异甚大,小捷琴形或倒卵形,长4~10厘米,宽1.5~4.5厘米,基部圆形或阔楔形,先端突尖,中部常多少收缩而成窄腰形,两面无毛,有时下面被短柔毛;柄长4~8毫米。花序托单生或成对腋生,有短梗,卵圆形或梨形,热时紫红色,直径10毫米,顶端有脐状凸起;基部有苞片3;雄花和瘿花同生于一花序托内;雌花生在另一花序托内,花被4,花柱侧生。花期6~7月(广东)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地的灌木丛、疏林中或村落旁。分布广东,广西、云南、江西、福建、浙江等地。
性味
①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:"性平,味辛微涩,无毒。"
②《福建中草药》:"甘微辛,温。"
功能主治
祛风理湿,和瘀通乳。治黄疸,疟疾,痛经,乳痈,腰背酸痛,跌打损伤。
①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:"祛风,去湿,解毒。疗疟,通乳汁。"
②《福建中草药》:"活血行气,舒筋通络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2两。外用:捣敷。
复方
①治黄疸:琴叶榕根二两,马蓝二两。水煎服。
②治疟疾:琴叶榕根一两至一两五钱,切片,酒炒,水煎二次,于疟发前四小时与二小时各服一次。
③治乳痈:鲜琴叶榕根二两,水煎去渣,用甜酒兑服。外用鲜琴叶榕叶捣敷患处。(①方以下出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)
④治腰背酸痛:琴叶榕干根一至二两,穿山龙干根五钱。酒水煎服。
⑤治痛经:琴叶榕干根一两,益母草五钱,艾叶二钱。水煎服。
⑥治跌打损伤:琴叶榕干根一至二两,酒水煎服。(④方以下出《福建中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七星草
- 芡实茎
- 茄叶一枝蒿
- 千打锤
- 屈头鸡根
- 七里明
- 石首鱼鲞
- 祁州一枝蒿
- 全缘榕
- 乔木刺桐
- 千叶独活
- 荠苎
- 梵天花根
- 柃木
- 秃叶红豆树
- 尖苞柊叶根
- 白背小报春
- 两指剑
- 尖连蕊茶根
- 白花龙胆
- 长叶珊瑚果
- 柠条籽
- 紫金标
- 獾油
- 木姜子
- 橘核
- 长松
- 铁骨银参
- 苦蘵
- 贯叶连翘
- 蜀羊泉
- 竹叶心
- 蔗鸡
- 朱砂七
- 金樱叶
- 杏仁
- 鸡眼草
- 大头茶果
- 排钱草根
- 长梗千里光
- 牛奶浆草
- 牛蒡根
- 榕树皮
- 红靛
- 倒提壶
- 通经草
- 茱苓草
- 阳桃
- 红根草
- 大皮消
- 青鱼
- 山大黄(华北大黄)
- 朱唇
- 乳花
- 乌桕木根皮
- 藜芦
- (鱼彭)鱼鳃
- 白鹤灵芝
- 细齿叶柃
- 车前草
- 寒莓叶
- 树五加
- 昂天莲
- 脓见愁
- 藤本夜关门
- 野樱花
- 黑心姜
- 小倒钩藤
- 人参须
- 总序绿绒蒿
- 降香
- 碎骨红
- 苦楝花
- 乌奴龙胆
- 火把花
- 骆驼蹄瓣
- 寒莓根
- 石决明
- 灰藋
- 两广瘤足蕨
- 菥蓂
- 野芝麻花
- 绢毛菊
- 吉笼草
- 鲤鱼
- 人指甲
- 苦地胆根
- 苜蓿根
- 菊花参
- 毛赤车
- 栘依
- 穿鱼藤
- 假鹊肾树
- 大避债蛾
- 翼核果
- 掌叶榕
- 窄叶鼠李
- 黄葵
- 大白顶草
- 马银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