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方草
《中华本草》:四方草
拼音注音
Sì Fānɡ Cǎo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长叶香茶菜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abdosia stracheyi(Benth.ex Hook.f.)Hara[Plectranthus stracheyi Benth.ex Hook.f.;Isodon stracheyi(Benth.ex Hook.f.)Kudo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长叶香茶菜,多年生草本,茎高40-60cm。常具铺匐茎,上升,基部以上四棱形,具浅槽,被粟色串珠状具节的短柔毛鳞秕状短毛。叶对生;叶柄短,有时近无柄;叶片狭披针形,长2.4-7.5cm,宽0.6-2.1cm,先端渐尖,基部狭楔形,边缘自中部以上具疏或密的锯齿,上面脉上被鳞秕 状短硬毛,下面满布紫褐色腺点,脉上被鳞秕状短硬毛或近无毛。圆锥花序顶生,长4-30cm,由聚伞花序组成;下部的苞叶叶状,向上渐变小而呈苞片状;苞片卵形,披针形或线形;花萼小,钟形,花时长约2mm,明显10脉,被褐色腺点,脉上被鳞秕状短毛或近无毛,萼齿5,略短于萼筒,二唇形,后3齿小,前3齿较大,均为卵形,果时花萼长约3mm,略俯垂,下唇明显较上唇长;花冠粉红色或白色,长6-7mm,冠筒直,向上增宽,冠檐上疏被红色腺点,二唇形,上唇具紫色斑点,长仅为冠筒长之半,具4圆裂,裂片卵形,极外反,下唇与冠筒近等长,狭卵形,伸展,扁平;雄蕊及花柱长长地伸出。小坚果极小,卵形,略扁。花期11月至翌年1月,果期12月至翌年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水边或林下湿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。
化学成分
地上部分含6,7-去氢总状土木香醌(6,7-dehydroroyleanone),β-谷甾醇(β-sitosterol),长叶香茶菜甲素(16-acetoxy-7α-methoxyroyleanone)。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;活血散瘀。主急性黄疸型肝炎;急性胆囊炎;水肿;中暑;跌打瘀痛;乳疮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,鲜品加倍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滴滴花
- 山土瓜
- 山大刀根
- 双花堇菜
- 四季青
- 四方盒子草
- 山乌桕
- 山乌珠叶
- 山大黄
- 山崩砂
- 山慈姑叶
- 双肾草
- 唢呐花
- 四叶萝芙木
- 四叶葎
- 四方拳草
- 四照花
- 四照花果
- 娑罗子
- 少年红
- 山兵豆
- 双翎草
- 商陆
- 四叶草
- 四孢蘑菇
- 四季春
- 四川山矾
- 四棱筋骨草
- 射鸡尾
- 少花腰骨藤
- 山乌珠
- 山乌龟
- 双叶金枪
- 四棱通
- 山合香
- 四叶参
- 四里麻
- 射尿拐
- 射尿(虫另)
- 少花柏拉木
- 山大黄(波叶大黄)
- 山姜
- 参须
- 四方蒿
- 四念癀
- 四楞蒿
- 四照花皮
- 山五味子
- 山五味子叶
- 山五味子根
- 山吴萸
- 山峰西番莲
- 双籽棕
- 双股箭
- 山枇杷叶
- 山枇杷根
- 山木通根
- 山枇杷
- 山李子
- 人尿
- 山柰
- 山扁豆子
- 毛千屈菜
- 山慈姑花
- 苦白蜡
- 山杨树皮
- 山扁豆
- 山杜仲
- 山杨柳
- 山枝根
- 山柑算盘子
- 山枝仁
- 臭草
- 山木通
- 山柏
- 黄背草苗
- 透骨香
- 狗筋蔓
- 戟叶瓦韦
- 九节菖蒲
- 牛耳枫子
- 麒麟尾
- 蓝锡莎菊
- 草原老鹳草
- 斑鸠菊
- 玉带根
- 山臭草
- 铜锤玉带草
- 红背叶
- 石仙桃
- 赤茯苓
- 天牛
- 塌菜
- 小乌泡根
- 毛蒌
- 土金耳环
- 麂肉
- 土黄芩
- 苦菜根
- 还阳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