钉头果
《中华本草》:钉头果
拼音注音
Dìnɡ Tóu Guǒ
英文名
fruit of Fruitcose Gomphocarpus
出处
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萝科植物钉头果的地上部分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omphocarpus fruticosus (L) R.Brown[Asclepias fruticosa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切段,晒干或鲜用
原形态
灌木。全株具乳汁;茎被微毛。叶对生龙活虎或轮生;叶片条形,长6-10cm,宽5-8mm,先端渐尖,基部渐狭面成叶柄,无毛,叶缘反卷;侧脉不明显,聚伞花序生于枝的顶端叶腋间长4-6cm,有花3-7朵;花萼5深裂,裂片披针形,外面被微毛,内面基部有腺体;花冠5深裂反折,被缘毛;副花冠红色,兜状;花药先羰有薄膜片;花粉块每室1个,下垂;子房由2枚离生心皮组成,柱头先端五角状,肉质。蓇葖果肿胀,圆形或卵圆状,长5-6cm,直径约3cm,先端渐尖成喙,外果皮有软剌,剌长达1cm。种子卵形,先端具长约3cm的白色绢质种毛。花期夏季,果期秋季。
生境分布
我国华北及去南栽培,原产地中海。
性味
甘;平
归经
脾;胃经
功能主治
健脾和胃;益肺。主小儿呕吐;泄泻;不思纳食;肺痨咳嗽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5-15克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全株:治小儿肠胃病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钉头果
来源
萝藦科钉头果Gomphocarpus fruticosus (L.) R. Brown,以全株、茎、叶入药。
生境分布
华北、云南有栽培。
功能主治
全株:浸剂治小儿肠胃病。
茎:作催嚏剂。
叶:可治肺结核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盾翅藤
- 驴耳风毛菊
- 野京豆
- 接骨风
- 芦荟叶
- 矩圆石韦
- 鸡屎树
- 中华莛子藨
- 铁线莲
- 短叶蹄盖蕨
- 黄缅桂果
- 大过山龙
- 鲛鱼胆
- 刺蒺藜
- 水芹菜
- 半枫荷
- 白花蛇舌草
- 铁树
- 两色瓦韦
- 桂树根
- 琥珀
- 银柴胡
- 大三叶升麻
- 白鹤灵芝
- 小年药
- 郎伞木
- 倒吊蜡烛
- 费菜
- 肾子藤
- 水龙骨
- 白升麻
- 陈冬菜卤汁
- 小叶金鸡尾巴草
- 路旁菊
- 瑞苓草
- 地涩涩
- 大苦草
- 顺江木
- 野扁豆
- 独椒
- 蕤仁
- 南瓜瓤
- 山杨柳
- 米饭花
- 铜钱菌
- 黄堇
- 常春藤
- 獭骨
- 扇叶阴地蕨
- 虎斑游蛇
- 松树梢
- 红川乌
- 藤三七
- 黑心蕨
- 竹节参
- 盒子草
- 山皂角
- 无风自动草
- 红鸡踢香根
- 直立百部
- 赤火绳
- 小木通
- 九子不离母
- 金凤毛
- 半边藕
- 铁脚威灵仙叶
- 榕树胶汁
- 芦子兰
- 萍蓬草
- 小粉
- 石碱
- 刺瓜
- 白饭树根
- 红叶藤
- 短穗兔耳草
- 鸡卵草
- 长管香茶菜
- 黄麻叶
- 大黄茎
- 黄羊肉
- 大驳骨
- 金顶蘑
- 猫毛草
- 痰药
- 柳白皮
- 突厥雀
- 大树三台
- 大香附子
- 樱桃水
- 鸡屎藤
- 亚泵礴
- 黄金菊根
- 马牙半支
- 商陆
- 粘毛黄花菍
- 琼枝
- 羊山刺
- 蕨萁
- 帕梯
- 糙叶千里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