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宽鳞毛蕨
《中华本草》:等宽鳞毛蕨
拼音注音
Děnɡ Kuān Lín Máo Jué
别名
喀西鳞毛蕨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鳞毛蕨科植物厚叶鳞毛蕨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ryopteris lepidopoda Hayata[D.khasiana(Clarke)Ching;D.nigra Ching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挖,挖出后除去叶及须根,洗净泥沙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植株高80-90cm。根茎短,直立或斜升,连同叶轴被黑色、线状披针形鳞片。叶片纸质,卵圆披针形或披针形,先端渐尖,基部不缩狭,二回羽状深裂;侧生羽片约20对,互生;中部羽片长13-14cm,披针形,先端渐尖,基部最宽,2.5-3cm,有短柄,羽状深裂;裂片约20对,先端圆钝头,疏具三角形齿牙;叶脉分叉,下面明显。孢子囊群背生于小裂片上,每裂片上有4-6对;囊群盖棕色,成熟后易脱落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300-2500m的山地阔叶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台湾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功能主治
驱虫。主绦虫病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八角香
- 樟树根
- 鬼灯笼根
- 白云瓜花
- 白叶藤
- 白绿叶
- 白花蛇舌草
- 斩龙剑
- 高原点地梅
- 白尼参
- 过塘蛇
- 豆叶参
- 鬼目
- 黑芝
- 槟榔
- 短柄南蛇藤根
- 白苏
- 白芷
- 疔毒草
- 布狗尾
- 短枝六道木
- 痄腮树
- 过山龙
- 棕榈
- 樟
- 盾果草
- 黄鲴鱼
- 黄鳝
- 短瓣女娄菜
- 照山白
- 短柄菝葜
- 钓兰
- 白芥子
- 中南星
- 樟木
- 白独活
- 白花丁香
- 白接骨
- 北丝石竹
- 蝶毛菌
- 扁竹测
- 革耳
- 貂尾
- 白木耳
- 总序绿绒蒿
- 枣槟榔
- 鬼点灯
- 白九股牛
- 贯众叶溪边蕨
- 隔山撬
- 苍山冷杉
- 栾樨
- 顶头马蓝
- 贵州远志
- 高原鸢尾子
- 白三百棒
- 白矾
- 白云瓜皮
- 浙樟
- 白绿叶果实
- 盾翅藤
- 蛋不老
- 白花油麻藤
- 短柄五加
- 豆瓣香
- 浙贝母
- 钩苞大丁草
- 短萼蜂斗草
- 顶羽菊
- 沼泽念珠藻
- 皱巴坚螺
- 獐肉
- 柏根白皮
- 坠桃草
- 骨碎补毛
- 黑藁本
- 白暨豚
- 变异鳞毛蕨
- 樟梨子
- 猪耳掌
- 掌羽凤尾蕨
- 钝叶草
- 扁轴木
- 棕榈根
- 瘴气藤
- 白花坚荚树
- 高粱米糠
- 中华赛爵床
- 北沙参
- 斑鸠占
- 浙江铃子香
- 黄麻灰
- 豆包菌
- 骨碎补
- 梓菌
- 黑面叶根
- 益母草
- 白桦皮
- 白芥
- 掌叶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