臭藤子
《中华本草》:臭藤子
拼音注音
Chòu Ténɡ Zǐ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防己科植物毛木防己Cocculus orbiculatus(L.)DC.var.mollis(Wall.exHook.F.etThoms)Hara的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occulus orbiculatus(L.)DC.[C.trilobus(Thunb.)DC.C.sarmentosus(Lour.)Diels]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,除去杂质,晒干。
原形态
1.木防己 木质藤本。嫩枝密被柔毛,老枝近于无毛,表面具直线纹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1-3cm,被白色柔毛;叶片纸质至近革质,形状变异极大,线状披针形至阔卵状近圆形、狭椭圆形至近圆形、倒披针形至倒心形,有时卵状心形,长3-8cm,少数超过10cm,宽1.5-5cm,先端渐尖、急尖或钝而有小凸尖,有时微缺或2裂,基部楔形、圆或心形,边全缘或3裂,有时掌状5裂,两面被密柔毛至疏柔毛,有时两面近无毛。聚伞花序单中或作圆锥花序式排列,腋生或顶生,长达10cm或更长,被柔毛;花单性,雌雄异株;雄花:淡黄色;萼片6,无毛,外轮卵形或椭圆状卵形,长1-2mm,内轮阔椭圆形,长达2.5mm;花瓣6,倒披针状氏圆形,先端2裂,基部两侧有耳,并内折,长1-2mm;雄蕊6,较花瓣短;雌花:萼片和花瓣与雄花相似;退化雄蕊6,微小;心皮6。核果近球形,成熟时紫红色或蓝黑色,长7-8mm。花期5-8月,果期8-10月。2.毛木防己 本变种与木防己相似,主要区别点是:毛木防己的萼片背面被白色柔毛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生于山坡、灌丛、林缘、路边或疏林中。2.生长环境与木防己相同。资源分布:1.分布于华东、中南、西南以及河北、辽宁、陕西等地,尤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常见。2.分布于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苦;寒
功能主治
利水消肿;祛风;解毒。主水肿;小便淋痛;风湿骨痛;痈疮肿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5-1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岩凤尾蕨
- 灰包
- 薯莨
- 山乌珠
- 白马骨
- 大乌泡根
- 饿蚂蝗
- 金钩如意草
- 羊角棉
- 茶子饼
- 乳源木莲果
- 川明参
- 球兰
- 九仙草
- 土木贼
- 地柏枝
- 山胡椒叶
- 酸模叶橐吾
- 山茶花
- 白蜡树皮
- 费菜
- 钻石风
- 云南重楼
- 小红人
- 紫金血藤
- 蜘蛛香
- 钻地风
- 棕叶七
- 刺萆薢
- 庵 (艹闾)子
- 云牛膝
- 野兔毛
- 女金芦
- 樟树子
- 黑乳菇
- 红靛
- 醉鱼草花
- 十字苔草
- 鹅掌楸根
- 阴香根
- 白叶火草
- 一品红
- 蕨麻草
- 榄仁树皮
- 圣罗勒
- 天蓬草
- 蟛蜞
- 雪山一支蒿
- 硫黄
- 沙果
- 粘毛鼠尾草果
- 活血连
- 窿缘桉叶
- 长白鱼鳞松
- 仰天钟根
- 东廧子
- 腊瓣花
- 鸬鹚骨
- 瑞香花
- 牡蛎肉
- 山慈姑叶
- 刺楸树叶
- 追骨风
- 藏红花
- 中华蹄盖蕨
- 催乳藤
- 兔儿风
- 小牛肝菌
- 山野豌豆
- 光素馨
- 簕苋菜
- 血竭
- 五除叶
- 红云草
- 雁肪
- 玉蜀黍根
- 金雀根
- 沙棘
- 山甜茶
- 麻皮
- 檀根
- 叶上珠根
- 鹅内金
- 茅栗仁
- 细叶铁线莲
- 络石果
- 小绿芨
- 米仔兰花
- 岩茴香
- 牛藤
- 锥连栎
- 黑心蕨
- 鲨鱼油
- 姜黄
- 小石藓
- 射尿拐
- 栘枍
- 四孢蘑菇
- 花姬蛙
- 两指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