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梅核仁
《中华本草》:杨梅核仁
拼音注音
Yánɡ Méi Hé Rén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。《本草纲目》:取杨梅仁法,以柿漆拌核暴之,则自裂出也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杨梅科植物杨梅的种仁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yrica rubra (Lour.) Sieb.et Zucc.[Mosella rubra Lour.]采收和储藏:食用杨梅果实时,留下核仁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常绿乔木,高可达12m,树冠球形。单叶互生;叶片长椭圆或倒披针形,革质,长8-13cm,上部狭窄,先端稍钝,基部狭楔形,全缘,或先端有少数钝锯齿,上面深绿色,有光泽,下面色稍淡,平滑无毛,有金黄色腺体。花雌雄异株;雄花序常数条丛生于叶腋,圆柱形,长约3cm,黄红色;雄花具1苞,卵形,先端尖锐,小苞2-4片,卵形,雄蕊5-6枚;雌花序为卵状长椭圆形,长约1.5cm,常单生于叶腋;雌花基部有苞及小苞,子房卵形,花柱极短。有2枚细长柱头。核果球形,径约1.8cm,外果皮暗红色,由多数囊状体密生而成,内果皮坚硬,径约9mm,内含无胚乳的种子1枚。花期4月。果期6-7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低山丘陵向阳山坡或山谷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药理作用
杨梅核仁提取液对胃癌(803,823)细胞,在体外培养条件下,具有明显的杀伤和抑制作用。
性味
辛;苦;性微温
功能主治
利水消肿;敛疮。主脚气;牙疳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9g。外用:适量,烧灰,敷。
注意
《本草求原》:“治脚气,须多食。”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杨梅核仁
拼音注音
Yánɡ Méi Hé Rén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杨梅科植物杨梅的种仁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杨梅"条。
功能主治
治脚气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海鹞鱼肝
- 月见草
- 榆皮涎
- 樱桃根
- 樱草根
- 原羚角
- 叶下花
- 叶象花
- 圆叶乌头
- 夜关门
- 摇钱树根
- 榆仁酱
- 榆蘑
- 油散木
- 油茶油
- 亚乎奴
- 原蚕子
- 岩藿香
- 岩陀
- 月季花叶
- 苍山橐吾
- 栘依
- 原蚕蛾
- 叶上珠
- 园金柑
- 岩五加
- 岩椒草
- 岩蜈蚣
- 月光花种子
- 樱桃核
- 油桐
- 洋白蜡树
- 鹿肾
- 优若藜
- 原蚕沙
- 圆叶野扁豆
- 圆叶锦葵
- 圆柏叶
- 岩黄连
- 延胡索
- 榆枝
- 印度菩提树皮
- 三尖杉
- 异木患
- 菱
- 滇鸡骨常山
- 裂叶崖角藤
- 宽穗兔耳风
- 云雾七
- 叶下红
- 夜交藤
- 摇钱树
- 元宝草
- 圆柏
- 圆节山蚂蝗
- 岩白菜
- 岩笋
- 崖姜
- 崖棕根
- 杨栌耳
- 榆白皮
- 樱桃
- 亚泵礴
- 夜来香
- 岩参
- 岩松
- 岩檀香
- 岩石松
- 异叶鳞始蕨
- 异株百里香
- 油杉
- 叶底红
- 夜香牛
- 岩凤尾蕨
- 崖松
- 晕药
- 榅桲皮
- 樱桃叶
- 樱桃水
- 兖州卷柏
- 岩茴香
- 异野芝麻
- 椰子皮
- 樱额
- 亚香棒虫草
- 余甘子
- 圆叶千金藤
- 圆叶南蛇藤根
- 圆叶茅膏菜
- 岩春草
- 岩枇杷
- 岩梭
- 岩白菜素
- 岩葱
- 岩败酱
- 甲鱼头
- 榆拟层孔菌
- 异穗卷柏
- 圆锥花南蛇藤根
- 亚罗椿